多次记载的。’’
上次先生问她看了多少书,她说了三本,其实不止,她看的书可多了。
她已经到了懂事的年龄,常在村里能听到一些关于自家闲话。
说什么爷以前是王孙贵胄,才能买的起书,要不然也不会在逃难的情况下,还背着一牛车书不舍得丟。
她也觉得自家爷爷与村里那些人不同。
在逃难的年代都是先保命要紧,吃的或许会有人抢,书嘛都嫌是个累赘。
唯独爷爱书如命。
福缘村老一辈都是国家打仗从北边逃难活下来的一些人。
到了他们这一代虽然苦了一点,至少不用到处奔波。
李冉冉望着手上的银耳,挺庆幸家里有许多书,不然碰到都不认识。
她把银耳放好,心满意足的往外走去。
‘‘三妹,三妹!’’
‘‘大哥,我在呢!’’她赶紧回应,生怕吓着大哥。
主要她还不想让家里知道这件事。
‘‘你跑哪里去了,我都找你老半天。’’
李沅超望了眼天色,太阳已经西斜。
李冉冉呵呵笑着,原来她在里面都过去那么久了,还是快点回去,不然娘找不到又该着急了。
‘‘你柴捡多少了。’’
‘‘呐。’’李沅超让开身子,李冉冉看到背篓上的柴,担忧的问,‘‘你背的动?’’
‘‘我都快十三了。’’李沅超为了证明自己很有力气,弯腿将地上背篓背起。
‘‘呵呵,小妹帮个忙。”
李沅超脸一红。
李冉冉憋笑走到李沅超背后,提了下力。
李沅超咬牙艰难的起来。
‘‘大哥你好棒,姑父家的虎子哥都没你厉害。’’
李沅超被小妹这么一夸,瞬间觉得自己有劲了,气都不喘一下往家走。
李冉冉在后边跟着,路过地里,见折耳根长势好,顺道挖了一大把回家。
到了桥边,李冉冉道:‘‘大哥你先回家同娘说一声,我去七叔公那里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