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才回到自己船上坐定,便有小丫头过来说船要启航了。
长宁公主不紧不慢,每日晚饭前必要停船,到次日用过早饭后再度起行。黛玉纵然归心似箭,却又不好多说话,只有每日掰着手指头算回家的日子还剩多少。
紫鹃端了茶来,笑道:“这是老太太吩咐给姑娘带着的茶,姑娘尝尝?”
黛玉端起茶盏来,轻啜一口,随即笑道:“是很好,这是什么茶?”
紫鹃答道:“琏二奶奶说,这是暹罗国进贡的茶叶,外头寻常得不着呢!”
黛玉遥望京城,想到自己此去不知何时再能与外祖母相见,不由眼眶微红。
紫鹃道:“姑娘可是想老太太了?姑娘别伤心,等过些日子,咱们给老太太递封信,请老太太再将姑娘接回来便是。”
黛玉摇摇头。
她虽不舍外祖母,却抵不过对爹爹的思念。若让黛玉选择,她当然是要承欢爹爹膝下的。
黛玉喃喃道:“爹爹亦能在京中多好……”
这样无论是外祖母还是爹爹,黛玉都不必再想念了。
紫鹃笑道:“这也是迟早的事,姑娘急什么?”
紫鹃不懂朝堂大事,只是听老太太等人提起林姑爷时的话猜测,林姑爷也是个做大事的人,还得陛下看重。
那林姑爷将来肯定会回京城做官的,紫鹃天真的想,毕竟天子脚下的官儿才是最大的。
黛玉没有说话,只是垂眸无声的叹息。
紫鹃不明白的事,黛玉却是懂一些的。
起初,黛玉只顾着与爹爹相聚的喜悦了,外祖母不放心的叮嘱根本不能入耳,慢慢的,黛玉冷静下来,外祖母又接二连三的说,黛玉才开始细细想那些话。
外祖母不只是担心自己会受继母的磋磨,她更担心皇帝赐婚长宁公主和林如海背后的打算,这个打算,必定和去年的废太子谋逆之事有关。
贾母不相信长宁公主是清白的,黛玉虽然不能认同,但说了几次见贾母眼泪汪汪担忧自己的模样,也就不加辩驳了。
如果长宁公主不清白,皇帝派人搜查时,又怎么会找不到任何证据呢?看皇帝对废太子谋逆的处置就知晓,皇帝手段有多凌厉,已经处置了亲儿子,亲女儿他没道理轻飘飘放过去。
是以,黛玉倒是相信长宁公主是清白的,只是被嫡兄和夫君给牵连了。
想到长宁公主的夫君,黛玉不由联想起长宁公主不急着往扬州去的态度。
或许她是不想这样早成亲吧……黛玉猜测。
皇帝定下的婚期是八月,可去年十一月,长宁公主的夫君被皇帝赐死,那时候他们还没有被陛下下旨和离,依本朝律法,长宁公主该为他守孝三年。
长宁公主是个可怜人。黛玉想,她从来不能决定自己的婚事,也不能决定她的夫君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些日子,黛玉和长宁公主的相处还算过得去,如果没有废太子一事,非得要她做自己的继母,黛玉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但是,废太子一事已经发生,皇帝赐婚显然另有谋划,黛玉不免多担心几分自己的父亲。
更别提长宁公主身边跟着的那个人,废太子的儿子,往后他到了自己家里,不知是福是祸。
黛玉叹道:“福是没有,但愿不会有祸。”
紫鹃以为是在和她说话,忙道:“姑娘说什么?”
黛玉道:“无事,你到外头和她们玩去罢。”
紫鹃道:“我在这里伺候姑娘,外头全是水,我都看厌烦了。”
一路南行,此后黛玉再去长宁公主处晨昏定省,再没遇到过叶淮。
船至扬州码头时,林如海领着家下人在此迎接。
长宁公主并没有下船与林如海见面,只是派人过去说了两句话,就让林如海领着黛玉回家,他们一行人则是去了海晏园。
海晏园是皇帝在扬州的别院,上个月皇帝将其赐给了长宁公主,作为她在扬州的公主府,许长宁公主在此出嫁。但成亲后,长宁公主却不能居于公主府内,而是要随林如海去往林家。
叶淮自己一辆马车,行在路上,一枚石子穿过纱窗,落在他脚下。
叶淮瞬间绷紧了脊背,张口欲要喊人,却瞄到那石子上似有刻痕。他犹疑片刻,俯身捡起来,只见那枚石子上刻了一个杜字。
这是叶淮外祖母的姓,他一下子捏紧了手中的石子,警惕的朝抬头看去。
很快,一个纸团再次落在叶淮脚底下,他抿抿唇,再度拾起来。
……
马车的颠簸中,林如海仔细瞧着女儿,眼睛湿润,道:“玉儿变了好些,个子也长了,这两年,没受委屈吧?”
黛玉泪盈于睫,强忍着没有哭出声来:“外祖母待我很好,爹爹放心,我没受过委屈。”
林如海偏头抹了抹眼角,才回头道:“我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