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的动静实在是太大,惊动了门外的太监和侍卫。
公良枢的近卫不管三七二十一推开门,瞬息之间便闪现到了御前拔刀护驾。
近卫们把公良枢团团护住,紧张的四处巡视,看到公良枢手上鲜血直流。对着门外的太监大声呼道"
快传御医,皇上受伤了"
公良枢双手紧紧捧着写着治水之策的纸条,依旧沉浸在震撼和喜悦之中,周边发生的一切完全看不见一般。
“来人呐,快传工部各大臣前来议事,着江丞相,户部主官殿外侯旨”
公良枢看完纸上的治水之策威严的厉声道。
太监们听完谕旨,纷纷极速像各个大臣家的放心跑去宣旨。
公良枢看着团团护住自己的侍卫们,微愣一下,便知道他们是误会了 ,于是秉退近卫。
御医来了,看到公良枢裂开的伤口小心包扎着,唯恐不小心弄疼了公良枢。
公良枢如毫无知觉般的不知疼痛,只是拿着飞镖上的纸条反复观看。
公良枢心中疑惑:
“这是何人出的良策,如若此人能归朕所用,那我锦国盛世何愁不兴啊。”
工部的几位大臣到宫外会合后相互交流发生什么大事,都说不出个所以然。询问来宣旨太监也没得到什么结果
都以为是苏城泄洪了紧张只冒冷汗,一路小跑往勤政殿奔去。
“臣等参见皇上,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工部尚书带领着工部一众主官跪拜公良枢。
“各为爱卿快快请起,余老尚书快来给朕看看这治水之策如何”
看见余明远也赶来了,公良枢兴奋之色更甚。
工部尚书全名余明远,是个精瘦干练的老头,七十多岁是锦国三朝元老,
一辈子为锦国殚精竭虑,是个治水大家。
原本余明远已卸任退休几年,可前任工部尚书治水失利连连,被公良枢罢免,只得让余明远重操旧业。
公良枢本以为余明远得几日之后才能上任,却不想余明远来的如此及时,治水方面余明远绝对是锦国之牛耳。
余明远双手接过纸条,只见纸条上写着"治水之策:
“顺势导流,治水之策重在疏通不在堵塞,疏堵之间相辅相成,疏通为主,堵塞为辅。
应实地考察,选择合适之地需堵则堵,需疏则疏。挖人工运河,以运河之势开渠导水,引洪水入海洋......"
余明远看完一页直呼妙哉
:“这与老夫的想法不谋而合,只是没想到,此治水之策如比之老夫想法还要详细几分!
此法虽好可耗时耗力,不能解燃眉之急啊!”
见余明远依然忧虑,公良枢示意余明远继续往下看。
余明远看完数页之后只拍大腿“这,那.,....”激动的竟然语无伦次起来。
平静了好一会还是的激动的面向公良枢道:
“失一贫瘠荒芜小城,保苏城等数个经济重镇,太值了,老夫研究了一辈子怎么就没想到呢”
“即解了燃眉之急,更有缓冲时间,开渠导水引入海洋,修大坝,挖运河,择机贯通南北”
“此法若能成功实施,可保我锦国数十年免水患之灾,
水患解决再伺机挖通南北运河,既能灌溉沿河庄家增加收成,
又能打通南北商路,可使我锦国更加繁荣,一石三鸟啊陛下”
“余老尚书,此法真的可行?”
公良枢由先前的震惊喜悦,变得严肃谨慎。
毕竟此法的实施需要耗太多人力物力和财力,只凭这不知名的飞镖传书,公良枢不得不依靠余明远确认。
“此法太妙了,老臣远远不及,恭贺陛下得此大才,有此大才是我锦国之福啊"
看余明远如此众臣也跟着恭贺公良枢。
“哈哈哈......”
有了解决的江南水患的办法,更是一石三鸟的良策,公良枢开怀的大笑起来。
余明远见公良枢心情大好便追问道:“敢问陛下,治水良策是何人所写,如此经纬之才,老臣定要结交探讨一番”
“余老尚书莫要着急,时机未到,此时更重要的是此良策尽快落到实处,以解锦国百姓之苦”
公良枢 也不知道是哪位神仙,只好故弄玄虚。
“是臣孟浪了,老臣知错”
余明远见竟又如此人物难免技痒,有些不分时候了。
“唉,老尚书何错之有,卿乃国之栋梁,朕还要多多仰仗呢”
公良枢难得心情大好摆摆手道。
“只是余老尚书,早已志士,如今却要您老出山,朕着实有些过意不去。”
公良枢有些愧疚的对着余明远说道。
余明远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