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大业年间。
高句丽国王高元正在宫殿翘着二郎腿观看金榜。
看到这里差点把自己笑死。
他的诈降战术硬生生把杨广三次拖得无功而返...
把隋朝直接给整垮了。
他清楚的知道。
隋朝境内现在农民起义闹得厉害...
不出意外的话。
杨广是腾不出手来搞他了..
反倒是他可以趁着隋朝内乱把隋朝辽东境内的城池给抢喽。
两全其美。
既抢城池又抢人口。
既能扩大自己的疆域,又可以抓隋朝百姓补充自己高句丽的有生力量。
说不定有朝一日,他可以成为东方仅次于华夏的大国..
......
大汉。
刘邦看到杨广再一次被高句丽戏耍。
并且以同样的方式。
像是吃了苍蝇一样难受...
什么样的人才能在一个地方跌倒三次啊?
人家都诈降你那么多次了...
你还信他的话?
这是什么项羽行为?
就轴成这样?
记吃不记打?
今天在这个地方跌倒...明天还在这个地方跌倒。
无论如何。
就是不改是吧!
刘邦想不通。
为什么杨广和杨坚的性格差了这么多...
杨坚是每次有什么动作都会提前准备个两三年。
想个万全之策。
然后一举达成成就。
避免后顾之忧!
到了杨广这就恰恰相反..
想到什么事就先去做。
遇到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再去改进..
结果改来改去还是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了。
时间也浪费了。
精力也浪费了、
资源也打没了。
国家也拖垮了。
事还没办成。
太悲催了。
......
大汉。
韩信看到杨广的操作。
气的脏话都飙出来了。
“淦!”
“你杨广清高,你了不起!”
“你说打高句丽,将士们一百多万人浩浩荡荡的来了...”
“刚打出点名堂来...大家准备一鼓作气,攻城略地。”
“你倒好...敌人刚服软,你要撤军?”
“高句丽说投降就要接受?”
“就要撤军?”
“他高句丽凭什么?”
“你知道你的决定会对一名主帅的心理造成多大的伤害吗?”
韩信觉得,如果自己在杨广的手下当大将军。
他要么跳槽,要么单干。
给这种人打工是不可能的打工的。
打一辈子工也打不出什么名堂。
说不定哪天还把自己赔进去了。
......
金榜的盘点继续。
【杨广三次亲征高句丽,共计出兵四百万左右人次...征集民夫高达一千万人次...】
【结果高句丽没打下来,兵卒死伤几十万人,民夫死伤几百万人。】
【三征高句丽已经让隋朝的统治来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全国的青壮年最起码死了三分之一...】
【每家每户都有死人,生死离别的悲伤之意缠绕各个州郡。】
【年轻人没了,老人只好亲自下田耕种,种出来的粮食甚至不够明年一家人所用。】
【家里的妇人纺织布匹,做出来的衣服也不够换口吃食。】
【全国田地荒废十之三二...烟火断绝,荒无人烟,全国甚至有一半的地方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
【而就是这种情况之下,隋朝的官员还要层层剥削老百姓,搞得安分守己的人没有活路。】
【这样一来,起义军就越来越多了。】
【隋朝的统治在大业十一年已经来到了近乎全局失控的地步。】
【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杨广又做出了巡视北长城的决定...】
【杨广这一去不要紧,刚到就被启民可汗的儿子毕始可汗带十万兵给搞了个偷袭。】
【杨广给启民可汗送礼的行为并没有让东突厥势力臣服,反而让他们倍加轻视。】
【好在毕始可汗的妻子义成公主,也就是杨广的表妹提前将消息告知杨广。】
【给了杨广反应的时间。】
【让他退守到了雁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