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宫。
“望春......我总觉得好似见过这个人。”丽妃听着底下人传来的消息,凝思道。
当年姐姐入东宫两个月后就把她接来了,关于从前东宫里的一些事情,她也知道不少。
“娘娘别想了,仔细头疼,左右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人。这位望春姑娘别步上云氏的后尘,就算有个好下场了。”
菡萏劝慰完她,转而道:“今日司膳司送来了好多螃蟹,奴婢瞧着不错。”
“是到吃蟹的季节了,快把修宁叫来,我记得他爱吃这个。”丽妃虽然狠毒,但爱屋及乌,对长姐留下来的孩子确实体贴关心。
“姨母,我可有好些日子没看见姨母了。”
没过多一会,大皇子欢欢喜喜地跑进殿内,扑在丽妃怀中。
“今日司膳司送来了好多螃蟹,我记得你爱吃。你快坐这,我给你扒螃蟹吃。”
丽妃拿起鎏银的小锤子小剪刀,细致地将螃蟹的外壳拆开,然后将里面的蟹肉蟹黄都放进盘中,都给了大皇子吃,自己则一口不沾。
“你今日来,皇后那边可有过问啊?”蟹子性寒,她便让人又给大皇子倒了盏姜茶暖胃。
“问了,但是皇后还要过问儿子的功课,儿子赶紧跑掉了。”
大皇子撇撇嘴,面露厌恶。
“皇后过问你的功课也是应当的,你只有勤勉读书,才能在以后帮到你父皇。”丽妃拿起帕子给他擦嘴。
“儿臣都会读呢,是皇后什么也不懂。”大皇子语罢,极其快速地瞥了袖口一眼,竟然流利背出许多东西,其中不乏《尚书》里几段佶屈聱牙的古文。
丽妃没什么文采、不过略微读过些诗词而已,一听他如此倒背如流,实在惊喜:“好好好,果然进益不少。”
大皇子洋洋得意。
袁九郎果然有办法,教他在袖口处藏好小抄,记不起来的时候就看几眼,显得背诵通顺,等他回去后要好好嘉奖此人。
这位袁九郎名叫袁理,出身伯府,生母是宗室郡主,乃大皇子的三个伴读之一。
在伴读们进宫之后,大皇子愈发不喜欢在凤仪宫待着,而柳明悟也不阻拦,久而久之大皇子便经常住在逸竹轩。
逸竹轩原只是间存放书籍的小院落,后来专门用作皇子伴读的住处。如今宫里孩子少,二皇子又年纪不大,所以这里完全由大皇子做主。
所有规劝他读书的宫人都被冷遇,而他则跟温柔和顺的万娘子愈发亲近。
......
“大皇子最近可好啊?”柳明斜倚在软枕上,问向跪在殿中的万娘子。
“禀娘娘,大皇子最近一切都好,那些文章都背得极为熟练呢。”
万娘子对大皇子的小把戏心知肚明,却没有说出来。
“好,本宫有孕后难免分心,你可要替本宫好好照顾大皇子啊。”柳明悟对此自然也知道一些,故意吩咐凝星道,“记得告诉陛下,大皇子最近读书勤勉,进步极大。”
“是。”
凝星捂嘴笑着。
“娘娘,安妃来了。”有人进殿通传。
万娘子闻言叩头告退,十分识趣。
“臣妾给皇后娘娘请安。”安妃身着碧色绣海波纹宫装,因着体态单薄的原因,便又在外罩了一件鹅黄泥金宝相花斗篷,用作挡风。
柳明悟命人上茶:“慧仪,咱们相处多年,莫要如此生分。”
安妃原名赵慧仪,生母出身清河崔氏,生父是当朝吏部侍郎,她是东宫旧人,从前与容贵妃一同被封为良娣。
“娘娘说得是。您之前说想让臣妾来品茶,臣妾心里想的紧,实在待不住。”
前几日柳明悟在太液池边散步,偶遇出来采露珠的安妃,她一贯风雅,爱以露水雪水烹茶。而柳明悟知她喜好,便以此相邀。
正好安妃有求于柳明悟,顺势答应。
“我姨夫进京述职,带回不少好茶,便由我姨母送了进宫。有‘仙人掌’,也有‘谷雨春’,我觉得也不比阳羡紫笋差什么。”
柳明悟笑语盈盈,言语中满含亲近。
“果然是好茶。”安妃是喜茶之人,但今日却有些心不在焉。
“你们先下去吧。”柳明悟明白她的顾虑,遂遣宫女们都退下,只留两人单独说话,“我记得你从前是个直性子,心里藏不住事,如今看来还是没变。”
“让姐姐见笑了。”安妃坐到榻边,欲言又止。
柳明悟握住她的手,温和一笑:“宫中争斗,从来都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想静下来,可风浪永远都不会停。”
“我明白,但......”安妃神色戚戚,忽然落下泪,“没有人信我,当时我小产后就发现端倪了,可陛下不仅不信我,还斥责我搬弄是非。”
去年正月,安妃小产了,太医只说她是因为在给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