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阳推着自行车,李大山在后面跟着,紧赶慢赶才到达机械厂的家属院门口。
机械厂的工人已经开始去厂里上班了,家属院只剩下一些家属团坐在一起,聊着家常。
“咦,你不是在镇上卖卤肉的小伙子吗?” 姜阳刚准备开始叫卖就被其中一位女子打断。
姜阳瞧着一看,就是上次在镇上买自己卤肉的第二位顾客。
“姐,这么巧啊!没想到你就住在家属院里。” 姜阳热情的打着招呼。
“是的,上次我买了你们家的卤肉,我家那口子还非缠着我去买呢。我正准备明天去买的。”
“嗯?程丽,你上次给我尝的卤肉就是从这里买的啊。” 程丽旁边的一位跟她岁数差不多的女子问起了程丽。
“是的啊,以前我在城里的时候也吃过酱肉,但是真没吃过像这么好吃的。”
“那我得买一点,小伙子,你这怎么卖的?” 那位女子开始问着姜阳。
姜阳把刚才准备好的价格表拿出来给那位女子看了下,然后又找出一个小案板,捞出一块卤肉,切了有大拇指大小的肉给那位女子尝一尝。
“嗯,好吃好吃!”女子直呼好吃。
“小弟,给我来半斤猪肉,再来点卤花干吧,我去拿钱给你。”
“行,姐。”
“小弟,你给姐来一斤猪肉,一斤猪头肉,卤豆干来十个,鸡蛋来六个,海带也来十个吧。” 程丽从钱包里拿出来钱。
“程丽,你怎么买那么多啊!我们也想买点呢。” 有位看起来比程丽大几岁的大姐笑着对程丽说。
“我公公婆婆等会就被我家那口子接过来了,晚上让他们也尝一尝。”
“好的,姐,我这给你切。”
“哎哎,小伙子,给我来半斤猪肉。”
“哎哎,小伙子,给我来半斤猪头肉,两个鸡蛋。”
……
家属院的家属们看着程丽拿了那么多,各自也都想买一点。生活在这荒山野岭,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她们也想买点好吃的,改善改善伙食。
一会儿的功夫,姜阳带来的卤味就已经所剩无几了。
“小伙子,我这里还有粮票和肉票,能拿这个跟你换吗?” 有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妈说着。姜阳也没拒绝,虽然现在已经是1980年了,国家的供应已经能渐渐满足百姓的需求了,很多地方都开始慢慢的取消用票换物了,但是不代表现在这些票就没用了。一直到1983年底,像粮票油票这些才退出历史的舞台。
“大妈,这是你要的一斤猪肉。” 姜阳接过大妈递来的粮票和肉票,然后把肉递给了大妈。
姜阳看着锅里的卤味也就剩点鸡蛋,豆干,一斤左右的猪肉,又捞出来点鸡蛋和豆干,送给了刚才也一直在帮忙的程丽。
“程姐,这点鸡蛋和豆干,拿出去给姐夫喝酒。”
“这可使不得,我刚才已经买了,你们留着自己吃吧。”程丽连忙拒绝,程丽在大院里是出了名的热心肠,只要自己没有事,就会帮别人忙,所以在家属院里人缘这么好,这也是刚才为什么程丽说好吃,大家连试吃都不试吃就要买,因为邻居不骗邻居。
“程姐,你就拿着吧。你刚才帮了小弟大忙。”
程丽看着姜阳坚持着,也只好收下。
“程姐,那你忙,我们就先走了。” 姜阳给程丽准备告辞。
“这就走了啊,到家里喝杯水再走吧。” 程丽邀请着程丽。
“不了,程姐,下回吧,趁着天色还早,我们想去县城买点过年的年货。”
“行,有空常来玩啊。” 程丽也没再邀请姜阳,这里离县城还得有六十多公里的路程。
“大叔,我们走吧。” 姜阳喊着一直站在角落的李大山。
“好勒,阳子。” 李大山刚才被人群挤到了角落,一直也没帮上什么忙,有点不太好意思,大老爷们脸都有点红了。
“大叔,你等一下,我们把钱数一数。” 姜阳骑着自行车带着李大山走到半路上,看着四周无人。
“好的,阳子。”
“十块,二十块,三十,……”
“阳子,你说这一趟我们赚了800多块钱。” 李大山听到姜阳最后的数字。他活了这么多岁数,也没见过这么多钱啊。唯一一次就是卖了熊胆给一个收货的商人,商人给了他200块钱。
“是啊,大叔,我们去县城多置办点年货,开开心心过个年吧。” 姜阳跟着李大山说道。
“行,大叔听你的。” 李大山现在对姜阳越来越喜爱的,从刚开始的杀猪,到后面的卤肉,再到现在只是一上午的功夫,就挣了那么多钱。姜阳给了自己越来越多的惊喜。
……
“大叔,我们先吃点饭吧。” 姜阳把李大山带到了国营饭店的门口,忙活了大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