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我借用你的厨房,给大娘煮一个姜汤。”
“熬姜汤?” 王二听到姜阳说要熬姜汤愣了一下。但还是带着姜阳去了自己家的厨房。
但是等到姜阳到了厨房,开始犯了难。
“小伙子,怎么了?” 王二问。
“伯,你家好像没有熬姜汤的食材。”
“灶台上有姜啊。“ 王二指了指灶台的生姜,他有点迷糊,姜汤不是就用姜煮的吗,怎么说没有熬姜汤的食材。
”伯,光靠姜是熬不出来正宗的姜汤的,驱寒的效果会大打折扣。你家还有没有红糖和干艾叶什么的?” 姜阳此时也是有点犯了难。
“家里没有,我去别人家里借一下,小凯家的媳妇最近坐月子,应该会有红糖的。” 王二想了想,这个年代,红糖很贵。一般人家轻易不舍得买。
等了快一个钟头,王二才把红糖和干艾叶带回来。
“小伙子,这个干艾叶干嘛用的?"
"伯,这艾叶是纯阳之物,能有效的驱寒辟邪,我看了大娘的身体,大娘就是常年住在潮湿的环境得了风湿的。”
姜阳说完,就舀了两大勺水倒进了锅里,然后把切好的生姜,干艾叶,红糖按照一定的比例放进了大铁锅中熬起了姜汤。
姜汤讲究的就是慢火,所以熬姜汤需要一段时间。
“伯,你把大娘搬出那个房间吧,找一个向阳的地方,勤出来晒晒。”
“行,我这就去收拾下。”
时间又过去了一个钟头,姜汤才彻底熬好,姜阳盛了一碗,拿出屋外。
“伯,你端给大娘喝下,然后把炕烧的更暖和一点,让大娘睡一觉,明天腿就不疼了,咳嗽也会好的。”
“行,我听你的。” 王二听到姜阳说自己的媳妇喝下姜汤就能好,内心也充满了希望。
随后,姜阳就去王二给安排的房间准备睡觉,但是这一夜,村长和李大山的呼噜此起彼伏,大有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的态势。所以姜阳一夜都没睡好。
所以第二天天刚刚亮,姜阳就起来了。
“伯,你起那么早啊。” 姜阳看着王二正在添柴火烧水。
“起来了,小伙子。伯要好好的感谢你。” 王二看着姜阳跟着自己说话,忙要跪下来感谢姜阳。
“伯,这可使不得,使不得。”姜阳忙扶起王二,再怎么说,王二都是自己的长辈,怎么能让他给自己跪下。
“小伙子,你大娘今早醒来,腿也不疼了,咳嗽也减轻了。多亏了有你。”
“伯,大娘就是长年养猪待在潮湿的环境下,才得的风湿,猪养的再好,哪有自己的身体好啊,以后你就按照昨天我的方法给大娘多煮一些姜汤。”
“嗯嗯,是的,以后我和你大娘都会多注意自己的身体的。”
“小伙子,你救了你大娘,那五只花猪剩下的钱,伯不要了。”王二不知道怎么感谢姜阳。
“伯,这使不得,一码归一码,我救了大娘,是我的本分,你跟大娘养猪都不容易,还得留着钱过日子呢。”
这个时候村长和李大山也起来了,听到了姜阳和王二的谈话。
“大山,你家的阳子是好样的,咱们村已经很久没有这么优秀的后生了。” 村长对着李大山夸奖着。
“是啊,阳子是个好孩子。” 李大山为姜阳而感到自豪。
“伯,你们村养猪的人家多不多。” 早饭的时候,姜阳问着王二,因为花猪的品质很好,他想着给收购,然后做出卤肉或者加工成其他的。在后世,他见过火腿肠,卖的特别红火。
“哈哈,阳子,你知道孙庄村以前叫什么名字吗?” 这个时候,村长笑着说道。
“不知道啊。” 姜阳不知道村长为什么突然要说这个话题。
“孙庄村以前叫花猪村,就是因为他们养的花猪多。” 村长开始给姜阳讲解着孙庄村的历史。
“是的,我们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猪。” 王二在一旁也补充道。
“来来,炒鸡蛋来了。”这个时候王二的媳妇崔莲花端着炒鸡蛋进来了。
“大娘,你身体刚好,不用这么麻烦的。” 姜阳看着崔莲花的脸色比昨天要红润了。
“没事的,这点活,对我来说没啥的。” 崔莲花看着姜阳,心里充满着感激,他不仅把自己治好了,还给家里这么大一笔钱。
“大娘,一起上来吃吧。”
“你们先吃先吃,我再去给你们炒个豆腐去。”
“大娘,这菜已经够多了,不要炒了。”
“再炒一个再炒一个” 崔莲花边说边走了出去。
“伯,我是这么想的,我准备在你村里收猪,猪肉的价格就是按市场价1块5来。” 姜阳又回到了刚才的话题。
“小伙子,你这想法好,但是想必你也知道,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