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则消息事关天下第一长孙炎清。
武评盛事前夕,有神秘高手赴辽北挑战天下第一长孙炎清,三百招落败。
这场挑战吸引了无数江湖人士的关注,人们纷纷猜测这位神秘高手的身份和来历。有人说他是一位隐居多年的绝世高人,有人说他是一位从海外归来的奇异人士,更有人说他是一位朝廷的秘密高手。
而武评盛事评出天下前三后,还雁阁阁主华惊鸿却是揭秘,这神秘高手乃是还雁阁中高手归万里。
有人曾目睹那一战,起初,长孙炎清的极为重视归万里这个老牌高手,这一辈子,他在他修道的呼盟山击败了前来挑战的所有对手,出道至今未曾有过一败,但即便是如此,归万里这样的对手值得他重视。第一战归万里败退,但归万里不服,与长孙炎清约定十五日后再战。
待到武评楼事了,归万里再赴呼盟山,长孙炎清已是意识到归万里出现在呼盟山的原因并非是为了追寻武道挑战自己,而是为了不让自己干预武评盛事拖住自己。事实上,若没有归万里的挑战,长孙炎清的确是想去襄州走上一遭的,当然,也是要有所作为的。
正是因此。归万里的第二次挑战,长孙炎清没有留手。这一战,归万里施展出了一种奇异的武功。他的招式犹如鬼魅,让长孙炎清无法捉摸。无赖长孙炎清终归是天下第一,无论经验还是功力的深厚,都是归万里无法企及。五百招后,归万里受伤落败,可即便是如此,归万里还是缔造了一个神话,自长孙炎清出道,没有人在其手下坚持超过四百招。于是有人猜想,华惊鸿曾言,三年内会与长孙炎清有一战,届时二人又会拆招多少。
第二则消息,事关洛阳。
在武评前夕,一位神秘的高手潜入了洛阳皇城。皇城的两大供奉联手,才勉强将其逼退。而在武评盛事开始时,华惊鸿道出了这个人的真实身份,他就是天下第二刺客辛森,刺客之道,仅次于实力天下第五的夜幽。
这一消息让整个洛阳城陷入了恐慌。辛森,这个名字在江湖上可谓臭名昭著。他的刺杀技巧高超,无人能及,曾经杀死过无数的江湖名宿。如今,他竟然潜入了洛阳皇城,这让人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在这十多天里,辛森多次潜入皇城,王公大臣,皆是人人自危。尽管皇城几大供奉奋力抵抗,但辛森的身法太过诡异,他们只能勉强逼退他,无法将其擒获。
武评楼事了,辛森,这个名字在五天前还被整个洛阳憎恨的人成为了整个皇城的焦点。再次出手,他潜入了大隆重臣的府邸,刺杀了三名大臣,其中包括位高权重的户部尚书顾凯,以及户部侍郎卢涌和工部侍郎禄天兴。这一举动,犹如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激起了千层浪。
朝野震惊,愤怒的声音充斥着整个皇城。朝廷上下一心,意欲出手剿灭辛森,为死去的大臣报仇雪恨。然而,就在此时,一纸布告传遍了皇城,上书三人的罪状。原来,这三名大臣不只是贪腐成性,更有卖国的行径。他们为了一己之私,与外敌勾结,出卖国家利益,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一消息,让原本厌恶辛森至极的百姓们一下子反转了态度。他们开始指责朝廷的不察之责,认为朝廷昏庸无能,竟然让这样的奸臣横行霸道。他们对辛森的刺杀行为不再反感,反而视为一种正义的举动。他们希望辛森能够继续下去,陆续除掉这些祸害。
辛森,这个孤独的刺客,在这一刻,竟然活成了百姓心中的英雄。他的名字,不再是禁忌,而是一种希望。他的行动,不再是疯狂,而是一种勇气。仿佛他用自己的双手,为百姓撕开了朝廷的虚伪面具,让百姓看到了真相。
当这些消息以及对辛森的称赞传到燕北王林衍的耳中,林衍冷笑着说道:“这个家伙应该是不习惯有人夸奖他的!可惜,他只是天下第二刺,不过,他会成为天下第一刺的!”
洛阳某阴暗个角落里,当林衍说这话时,有个青年席地而坐,莫名地,双耳发热,心中竟是猜疑道:“又是谁在议论我?应该是老家的亲戚吧!”
随即又是喃喃自语地说道:“不过这种被人挂念的感觉挺好的,我不像你,这天下,怕是除了我,没人愿意提及你的名字,你说刺客无情,我说刺客仁心,你我的刺客之道,究竟谁才是正确的?”说完这话,青年莫名失神,整个人,有不安,也有不解!谁也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也没人知道,他说的是谁?
林于行坐在城外的酒肆,他的心情十分沉重。他迟迟不肯进入洛阳,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他无法预知,一旦踏入此城,再离去时又是何时?进城之后,又会发生什么事?
他望着城门口川流不息的人群,心中充满了不安和迷茫。洛阳是一座繁华的城市,曾经的他,也曾迷恋过这里,那些繁华和纸醉金迷治愈了他初来洛阳时的恐惧和忧虑。但无论何时他都是明白,这里,永远不是他的归宿。
他想起了家乡,燕北。
燕北的冬季总是格外的冷,冷到人的骨子里。但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