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看着史湘云天真稚嫩的表情,想这史家人怎么给她养成这般不谙世事,她将事情经过告诉史湘云后,后者许久没有反应过来。
许久后她才嗫嚅着,“可我瞧着宝姐姐,不像是这种人呀。”
“你才多大啊,哪里知道那弯弯道道的,知人知面不知心,宝姑娘大你四五岁呢。而且你来这几日,才见过几次林姑娘,她整日和姐妹们读书,和你二哥哥也只能在年节礼上见过,哪里能闹出事呢。”
史湘云一想也是,她来了十几天就见过二哥哥两次,说了三句话,林姑娘总来荣庆堂,见的次数稍多一些,她们两个都忙着读书,哪里像宝钗那有闲。
“老祖宗,是我错了。”史湘云低头道,贾母摸着她的头发,计划着明日将她也扔到后院跟姐妹们学习,也不知道她这性子能不能坐的住。
起初史湘云有些不适应,后来发现姐妹们不只读死书,还一同吟诗作对,插花绘画,还有专门给她们讲故事的先生,时常还一起吃烤肉,锅子,食材是贾母让人从前院给她们送来的。
史湘云便觉得这里快活得很,连家都不想回了。
贾母实在是不喜薛宝钗,不提这些,就只说她偷听小丫头们说话,又嫁祸给黛玉,小丫头们还说林姑娘心胸狭隘,还不如被宝姑娘听到呢。
重温了这段后,贾母安排人开始接二连三的针对薛家的产业,本就摇摇欲坠的薛家如今更是不堪一击。
薛姨妈这几日白头发都多了几根,家中进项都快入不敷出了,薛蟠是个没出息的,宝钗倒是聪慧,毕竟是女孩,一时半会她连个拿主意的人都没有。
眼看着到了中秋,扬州的林如海传来了信,说是约莫明年初圣就会将他迁至京都,过些时日会派人提前过来修葺林家旧宅,到时让人过去给贾母请安。
贾母赶忙叫来后院的林黛玉,将这个好消息告知于她,林黛玉听后又哭又笑,贾母费了好一番力气才安慰住她。
没出五日,林家商船到了京都,林如海让林府管家给她带了礼过来。贾母又提出差遣一些人前去进府旧宅帮忙,林管家谢只道是不必劳烦,贾母也没勉强。
只这事还没确定,贾母告知黛玉先不要同旁人说。
林如海正是在开春回了京都,因事关他上奏及升迁一事,他匆匆来了一趟贾府后,一连多日未曾闲暇。
一个月后林府传来了消息,说是林如海升迁至正二品都察院左都御史。贾母这才放心下来,林如海之前是兰台大夫兼巡盐御史,正四品官职。
想必圣上感念林如海在扬州险些丢了性命,才多加施恩于他。如此一来,黛玉也能择个更好的人家。
林府搬至京中,按理说黛玉应常伴父亲身边,只黛玉如今也到了相看的年纪,也只是偶尔小住罢了。
自林如海去年来信时说他即将回迁时,贾母就开始频繁带着探春和黛玉频繁社交,林如海官职定下后,前来问黛玉的人家更是多了起来。
贾母想着原著里明年就到了甄太妃薨逝的时间,等出了国孝,再加上贾敬那条家孝。到时候探春,黛玉十六岁,到时候相看稍微晚了些,就想先定好,出了孝就可准备婚事,到时候十七八左右刚刚好。
约莫不到半年,探春和黛玉都定和人家。贾母和林如海选了个学问不错的,恂安伯长子,名叫周安元,前年中了贡士第二名。
周安元对林如海这个探花郎非常敬重,林如海还考究了他的学问,不在宝玉之下,想必以后和黛玉相处得也会很融洽。
贾母此时正和黛玉在屏风后面看了几眼,黛玉匆匆一瞥他的相貌,也略带羞涩的点头说道,“尚可。”
再听他和林如海探讨学问时得庄重,得体的回答,黛玉事后告诉贾母,“觉得他虽好学,但也不算呆子。”
两家定下前,贾母特地带着黛玉去了趟慈恩寺,两人在后院见了一面,说了两句话,只见那周安元甫一看到黛玉顿时红了脸。
贾母心道,这才对嘛,哪能有人不喜欢林黛玉呢。
探春的婚事定的是兵部侍郎的三子,其能文能武,十七岁的年纪,前些日子被迁至副骁骑参领,也算是前途无忧。
探春又是能干的,夫妻两个相互扶持想必也能将日子过得不错。
贾母也为他们两个安排了场见面,两人都觉得不错。
贾家有贵妃皇子公主这个招牌在,小辈们婚事都容易了许多,再也不是被几千两银子就能被卖出的结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