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资金都花不完,银行账户上躺着不少的钱。”
“这种情况下去上市,意义确实不是很大。”
“除非像是启明星科技和南山半导体这些一直都不怎么盈利,或者盈利周期比较长的企业,可以考虑上市融资来烧钱。”
曾建英如今的地位,其实已经实现财务自由了。
再加上他有意把公司的日常工作交给副总去负责,自己主要去搞研发工作。
所以他自己本身对于上市的积极性是一般般的。
毕竟以南山碳纤维的盈利情况,单单每年公司给他的分红奖励就已经非常的丰厚了。
哪怕是上市,他也不见得可以获得更多的好处。
反倒是将来很多事情需要考虑股票价格的变化,变得束手束脚。
所以谢灵云跟他聊上市话题的时候,他旗帜鲜明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谢灵云的情况跟他差不多,所以听了对方的话之后倒也不觉得特别奇怪。
相反的,他算是找到了共同观点的人,在面对公司内部的压力的时候,也更加有底气了。
“现在主要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安抚人心,让研发团队不要变得那么浮躁。”
“只要研发团队稳住了,其他的事情都好说。”
不管是南山特殊钢还是南山碳纤维,都有大量的研发人才。
公司每年的研发投入都是非常的大。
这些人才的重要性显然是比其他员工要高很多的。
特别是特殊钢和碳纤维材料不愁销量的情况下,研发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了。
“谢总,工业企业和互联网毕竟是不一样的,看看宝钢、首钢等企业虽然也上市了,但是跟普通员工其实没有什么关系。”
“甚至有的时候为了报表好看,还要拿员工的福利待遇开刀呢。”
“我觉得有必要把这个观点在员工之中传递开来,这样大家对于上市的积极性就会低很多。”
“大家不能总是盯着少数几家互联网大厂的情况来看,那样子是没有代表性的。”
曾建英想了想,觉得这个事情还是不要闹到曹阳那边为好。
大家想办法安抚,悄无声息的过去了就得了。
要不然指不定就要迎来什么变革,最终变来变去,不见得就是有什么好处。
一个公司的任何改革,往往都不是以提高员工的收入和福利为出发点,而是为了公司更好的发展考虑。
这更好的发展,有的时候就是需要牺牲一些东西的。
“确实如此,我回去就把主要的管理者召集起来,大家商量一下具体的处理方法。”
“到时候我们可以再交流一下,毕竟两家公司面临的情况是非常相似的。”
曾建英也好,谢灵云也好,对现在所处的位置都是比较满意的。
他们自然是要站在曹阳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而伴随着光威碳纤维的成功上市,股票价格连续几天都是涨停,光威那边也正式的公布了修建一座全新碳纤维工厂的计划。
按照光威发布的公告,这座碳纤维工厂的产能规模直接达到了年产5万吨,算是全球最大的单一碳纤维工厂。
等到这座工厂投产之后,光威的产能将会是全球最大,超过南山碳纤维、东瀛东丽和美利坚赫氏。
这个消息公布之后,南山碳纤维这边倒是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反应,毕竟曹阳早就把相关的消息跟曾建英说过。
但是东瀛东丽那边,反应就很大了。
“社长,华夏那边的碳纤维厂家太激进了,这么搞下去全球碳纤维市场的供需格局就会再一次的被打破。”
“到时候我们的碳纤维业务很可能会面临亏损的局面。”
近藤太郎现在可是愁怀了。
当年东丽的碳纤维产能可是全球第一,技术也是全球第一,市场规模更是全球第一。
作为销售部部长,他几乎什么工作都不需要特别的去做,就能有非常好的业绩。
但是自从南山碳纤维出现之后,情况就开始出现了变化。
后面南山碳纤维扶持光威一起发展,把高端、中端和低端的碳纤维市场都给搞乱了。
如今拥有t1200碳纤维的南山碳纤维,在技术上面牢牢的站稳了全球第一的位置。
而在产能方面,南山碳纤维和光威也是稳坐第一第二的位置,东丽只能屈居第三。
现在光威新增加修建工厂之后,第一第二的位置虽然改了,看起来好像跟东丽这个第三没有什么关系。
但是情况肯定不是这么一回事的。
老大老二合起来垄断市场,到时候哪里有老三的活路?
这比老大老二打架,老三消失了还要严峻好不好。
偏偏面对这个局面,近藤太郎并没有太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