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弃舟登岸,便有荣国府的小轿并拉行李的车在等候。
黛玉登了小轿,过了那人烟阜盛、街市繁华之所。
行了半日,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黛玉见了,心知这是快要到地方了,
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这便是那荣国府了。同样的,不开正门,只从西边角门将黛玉抬了进去。
轿夫进门,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各自躬身退了出去。
后面的婆子们则都开始陆续下轿,赶上前来。这时候来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年轻小厮,小厮们走上前来,抬起轿子走着。
那些婆子们则步行围着小轿跟随着,行至垂花门前,小轿落下。
小厮们同样躬身退了出去,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
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是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
正面五间上房,都是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台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
“可不是”
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
黛玉刚进入房间,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人,老人迎了上来,黛玉便知道了这是她外祖母。
黛玉正要拜见,却被她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的叫着大哭了起来。
这主子哭了,没有下人不跟着哭的道理!
于是周围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本就心思敏感,于是也就跟着哭个不停。
众人见状,纷纷想到,这不行啊这个,这林姑娘看着身子不好,这要是刚进门就哭出个好歹来,多不吉利。
于是众人开始温言相劝,
“老太太,外孙女已经接来了,好不容易见面,就高兴点吧!”
“是啊!就高兴点吧!”
众人好不容易才给劝住了。
黛玉收拾心情拜见了外祖母。
这林黛玉的外祖母来头可不小,原是那史家嫡出的小姐,后给入贾家,成了当家主母。此时这荣国府的实际掌权人,史老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俗称贾母。
当下贾母便为黛玉介绍起众人,指着一人与黛玉说:"这是你大舅母。”
林黛玉盈盈一拜,口中称:“大舅母”
贾母揽住一人说:“这是你二舅母”
林黛玉又是一拜,也称:“二舅母”
贾母又指着一个年轻妇人说:“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
林黛玉再一拜:“大嫂”
李纨回礼,扶起黛玉,让其随着贾母上座:“来,坐吧!”
这是雪雁与王嬷嬷也跪下与贾母见礼,
贾母道:“你们退下歇息去吧!”
二人称是就退了下去,自有丫鬟仆人引路去了客房休息。
贾母看到林黛玉就带了两个人叹气道:“唉!这怎么能行啊!这一老一小的。
莺歌,你以后就跟着姑娘,伺候姑娘吧!”
一丫鬟走出口称是。
贾母看着这丫头又说道:“莺歌,你以后就叫紫鹃吧!
那些个粗实丫头跟院里的婆子们,就和迎春她们姐妹一个样!阿!
好了,去吧!”
紫鹃称是,退下去安排了。
贾母见安排的差不多就又说道:“对了,去请姑娘们来。今日有远客到来,就别去上学了,都来见见姑娘吧!”
“是”
自有大丫鬟应声去请。
不一会,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姑娘到来了,三人正是这贾家三春。
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叫迎春,是林黛玉大舅舅,一等将军贾赦之女。
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叫探春,是林黛玉二舅舅,时任工部员外郎家政之女。
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但也钟灵毓秀,温婉可人。她则是那东府敬老爷幼女,自小养在贾母身边。
三人钗环裙袄,皆是一样的妆饰打扮。
三人进来便与黛玉说话,黛玉也跟她们见礼。
王夫人见小姐妹们一处说笑,便起身与她们做介绍,排了长幼。
众人相识,便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