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便是,文宣帝已经年满半百。
在朔国历史上的各代帝王,为了避免重病或者遇刺身亡之类的意外大多都在四十左右便定下了储君。
甚至有的为了防止皇权外放,朝臣生出异心,会更早的定下储君。
而文宣帝登基至今已有二十六年,储君之位却依旧空悬,已经让许多大臣暗中小动作不断了。
或许,文宣帝更想看他的几个儿子争得头破血流,最后由他坐收渔翁之利。
但无论是朝中大臣还是朔国百姓,都不会允许这样的事发生。
文宣帝看着殿中跪着的人,眯着眼问:“朕的几位皇子,傅爱卿觉得谁能胜任储君之位呢?”
傅战城听着这个问题,心中暗道果然,烟儿猜的半点错都没有。
若是由自己开头提及立储之事,文宣帝一定会反问自己一句。
若是自己直接表示可立大殿下为储君,那文宣帝必然会借机朝自己发难,更甚者指责大殿下结党营私,图谋不轨!
想到这,傅战城当即淡然一笑,回道:“大殿下文韬武略,政绩显著,这大半年来更是屡建功劳,前几日更是揪出宸国安插在我国的细作和暗线,深受百姓爱戴。其人品和本事更是天下人赞颂的基本。”
文宣帝听着傅战城的话,眼中戾气越来越重,他问:“所以,傅爱卿这是觉得老大适合这储君之位了?”
他语气瞬间严厉:“莫非你和老大……”私相授受!
“陛下!”傅战城抬头打断文宣帝没说出口的怒意,委屈道:“微臣还没说完呢,陛下莫急。”
文宣帝:“……”
一口怒气堵在他心口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来,顿时就让他整张脸都变得一片通红。
傅战城却好似没看到他的变化,继续道:“三殿下个性鲜明,喜好无拘无束,尤擅骑射,很有陛下年轻时的风姿。”
“至于四殿下,亦是机敏聪慧、勤勉好学。如今虽然年幼,但来日方长,难免不会成长为一代天骄。”
确定自己将三人都夸了一遍之后,傅战城才一本正经的继续道:
“三位皇子都是人中龙凤,陛下无论选择谁臣等都会竭尽全力辅佐储君。但是,还望陛下能考虑清楚几位皇子的优缺点定下储君,免得他日留下祸患。”
说完,傅战城垂首:“还请陛下做决定。”
这下,不仅是温廷皓的支持者跪下了,就连其他保持中立或者站在文宣帝那边的人都跪了下去,齐声道:
“还请陛下早立储君。”
看着这跪了一殿的人,文宣帝脸色越发阴沉。
傅战城那番话看似谁都夸了一遍,但实际上却也将每位皇子的优缺点全都说了一遍。
什么三殿下个性鲜明、喜好无拘无束,不就是说他不服管教、目无法度,不足以以身作则,所以德不服众,不能成为储君吗?
至于四殿下年幼,来日方长,难免不会成为一代天骄。听起来像是说温若初来日可期,成就不会小。
可这来日方长有多长,一切充满了不确定性,谁又能保证这中间不会出什么意外?
所以,综合来看,在朝中有政绩,在百姓中有民心,性子沉稳、文武皆全才的温廷皓才是那个最合适担任储君之人。
或许说,只要有分辨能力的人都该知道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今日,若傅战城的这番话传了出去,他策立储君之人并非温廷皓,那估计他昏庸的名声就会传遍天下。
文宣帝静静的盯着傅战城的脑袋上的官帽,这老匹夫何时也会同自己玩这些弯弯绕绕的心思了?
偏偏,明知道傅战城挖了一个坑,他还不得不跳进去。
他深吸一口气,却也没打算就此认输,拖延道:“立储之事事关国本,朕还需细细思量,待到来日再议。”
说完,文宣帝便要起身离开。
温廷皓眸光一冷。
江丞相却在这个时候道:“陛下,此事不能再拖了。”
说罢,他从怀中取出一封布帛,双手举过头顶,掷地有声的说:
“还请陛下顺应民意,早立储君。”
文宣帝盯着他,压抑着怒意问:“丞相手中是何物?”
江丞相回:“这是京都、淮江、岭南、北境等七十二地所有百姓的联名请愿书,愿陛下能早立储君。”
这请愿书是傅闻烟昨日交给他的,看到这请愿书的时候江惑瞳孔都震颤了一下。
好家伙,这样的东西都被傅闻烟搜罗了起来,傅闻烟这是非得逼着陛下立储啊。
而且,看今天这样,傅闻烟此举还极有可能会成功。
毕竟,谁也不想当一个不作为的昏君。
文宣帝本就阴沉的脸色如今更是黑得像是能滴出墨来。
自从老二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