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师古忙道:“状元乃是陛下御笔钦点,于一众才学之士当中点中吾家子侄,其固然有几分才学,更多却是陛下偏爱、皇恩厚重,琅琊颜氏感激涕零!”
谁说性子耿直就不会说好听话了?
平素没心思哄人,言语耿直、行事刚烈,但此刻家中子侄高中状元、名动天下,欣喜之下仍能保持谦逊,归功于君上,实在是高水准……
李承乾龙颜大悦,笑着道:“颜师何必谦逊?秦汉以来,琅琊颜氏家风严谨、治学不辍,世代皆出大儒,天下仰望。”
顿了顿,指着文策道:“南榜第一,朕钦点兰陵萧氏子弟萧恕,此子乃宋国公之孙,文风华美、才思敏捷,策论之中言必中的、思之有物,亦是不可多得之人才。”
诸人便齐齐向房俊道喜。
萧瑀已经致仕归乡,眼下朝中也并无兰陵萧氏之高官,身为萧家女婿的房俊便被动成为萧家的“代言人”……
房俊只得拱手致谢。
事实上,他从未见过这个萧恕,连其父萧钺都只是见过机会,相貌都记不清楚……
“此朝中大臣、监考官员一并拟定之各学科进士名单,诸位爱卿都看看,若有不妥之处,当予以之处,再行商榷。”
李承乾随手将文策递给身边的房俊,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水。
房俊双手接过文策,仔仔细细看了一遍。
文策之上,具陈此次科举取中之进士,按照各科罗列其上,首先便是进士科,北榜在上、南榜在下。
北榜之中,状元琅琊颜康成,其下邓州岑长倩、荥阳娄师德,此三人为“三鼎甲”,其次陇西李昭德、蒲州薛元超、博陵崔先意,辛茂将榜上有名,甚至还有狄仁杰……
南榜进士则少有认识,“三鼎甲”分别为萧恕、沈文建、谢文华……
将文策递给别人穿越,房俊问马周:“这个沈文建是吴兴沈氏子弟?”
马周颔首,略有感慨:“此等士族,的确家学渊源、底蕴深厚,纵然门第落魄,族中子弟亦是才学精深,只需一个机会便可出人头地、名噪一时。”
他是寒门出身,而寒门则意味着家族传承早已消散,对士族门阀难免又是羡慕、又是嫉妒。
房俊表示赞同:“吴兴沈氏确实底蕴深厚。”
天下之士族,大抵分为侨姓士族、吴姓士族、以及北地士族。
所谓“侨姓”,顾名思义,乃永嘉之乱、晋室南渡之时,距离南方较近,为了躲避北方战乱随晋室举族乔迁江南定居的士族,其最着名便是“王谢袁萧”,因其与晋室关系密切,晋室南渡之后依仗这些士族,使其陆续成为东晋政权之支柱。
“吴姓”则是江东士族之统称,世代居住江东,以“顾陆朱张”为首。
北地士族则是那些距离南方较远、迁徙不易者,只得在原籍谋求自保与发展,譬如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赵郡李氏、陇西李氏、范阳卢氏、渤海高氏、河东薛氏、京兆杜氏等,其中也有一部分房支也随晋室南渡,形成南北二支齐头并进的发展趋势,如京兆韦氏、太原王氏、闻喜裴氏、解县柳氏等。
“吴兴沈氏”乃江南吴姓之一,既非中原难度之高门大族,亦非江南土着之甲第豪门,然则自东汉至南朝,吴兴沈氏子孙繁衍、人才辈出,显赫一时。
南朝则是吴兴沈氏鼎盛之时,尤其是南陈,沈氏出了两位皇后、五位驸马、文官无数。
隋灭陈后,将沈客卿等五“佞人”,“并戮之于前阙”;将沈等四“罪人”,“流亡远裔”,以谢陈地百姓,吴兴沈氏也开始走下坡路。
及至隋末,沈法兴发动家族、争霸天下,自称“梁王”,意欲垄断江南、划江而治,结果走投无路、投江自杀,诸多族中精锐子弟皆身死,拖累整个吴兴沈氏家族彻底沉沦、一蹶不振……
却不料三五十年的功夫,又有子弟能够以儒学文章冠绝江南。
马周摇摇头,不再多言,心中对于科举考试之前景充满悲观。
似吴兴沈氏这等曾经毁家灭族、嫡系子弟尽皆折损的门阀,沉淀二十年便又能有一代人崛起,天下寒门、庶民如何与之相抗?
科举考试之目的有很多,但最基本之一项便是打破士族门阀数百年来对于教育垄断之状况,扶持寒门、庶民子弟,可依照当下情况来看,只怕往后科举考试取中之人才皆世家子弟,寒门、庶民子弟想要鱼跃龙门,何其难也?
房俊却不在意这个,世上从无完美之政策,总是顾此而失彼,只需在政策制定、实施之时权衡利弊即可,利大于弊,皆可延续,弊大于利,则予以停止。
方才仔细看了文策一眼,进士科、明法科、明算科等等学科,皆有熟知的书院子弟罗列其上,粗略统计,不下于七十人。今次参加科举考试的书院子弟总共也不过七十余人,除去个别人之外,几乎全部取中。
可以想见,经此一番考试,贞观书院毕竟名动天下。
文策在诸人手中传递,待到最终回到李承乾身边案几之上,他扫视一周,问道:“对于取中之人选,诸位爱卿认为可有不妥之处?”
诸人互视一眼,一齐摇头。
南榜、北榜固然有所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