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山北县,经济的确是落后不少啊!怕是连我们平安县都有所不如!”
李鱼开车行驶在山北县街道的同时,看着街道心中嘀咕起来。
虽然自行车驴车之类的又不少流动,小商贩也是叫卖的热火朝天,但楼房却是没有多少。
像他这般开车的就更少了。
随着李鱼开车经过不少人也都是透着一抹羡慕的目光,也有不少年轻人对着李鱼开的车指指点点的。
至于在说什么李鱼自然就不在意了。
很快,他就从一名商贩口中打听到了那个刚开业几天的大棚子的位置。
而之所以叫大棚子,是因为他是较为省钱的方式。
上面用塑料做个顶,下面则是架一些支架也就做出来了。
也就是能起到个简易的挡风雨的效果。
本身也并不保温。
虽然山北县比起京远市要往南很多,但毕竟已是十二月中旬。这边的最低温度也有零下五六度的样子了。
此时当棚子里倒是人满为患。
这年代古玩行业正是兴起的时候,也是掀起了不小的收藏热潮。
虽然还没有达到九十年代的狂热,但不管是哪一个古玩市场都是非常热闹的。
李鱼很快将车停到一处空旷的位置。
至于会不会有人撬车,李鱼倒也并未有担心。
因为市场刚开业没多久,也算是县里重视的产业,所以周围还有不少流动的巡逻警车。
那些小偷自然也不会明目张胆的撬车。
所以李鱼自然就没什么好担心的。
很快,李鱼便通过棚子入口,进到里面。
在看到现场的情况,李鱼心中便有些激动起来。
虽然规模不算大,但是新出的呀。
而往往这种新形成的市场,真品就往往多一些。
因为这里面有不少人是铲地皮或者是收破烂的,把自己认为较为不错的物件,拿到这边来,然后再从别的地方进一些现代工艺品,掺杂着卖。
最主要的,这样的地方很多摊主,自己都不知道物件到底值多少钱。
而这样的地方自然是往往较为容易捡漏。
不说京都潘家园,琉璃厂那样的年份较长的地点,就说京远市的古玩市场,那就已经存在了几年时间了。
那边的摊主很多都已经是精的跟猴一样。
甚至摊上的不少物件,都被一些有点眼力,却是不懂砍价的一些人指出来,而那些摊主自然也是知道了物件的珍贵,就自然不可能轻易出手。
最少也得达到个他们的心理价位,这样的自然就不好捡漏了。
这也是为什么李鱼宁愿去鬼市捡漏,也不想过多在古玩市场转悠的缘故。
很快,李鱼便来到第一个摊位前。
摊主是个四十多岁的微胖妇女,或许是天气的较冷,妇人双手交叉到棉服的袖子里,头上还围着一个红色的围巾,正蹲坐在一张小木板凳上。
“大姐,你这小瓶子咋卖啊!”
就在李鱼蹲下的同时,一旁也有人抓起摊上的一件蒜头瓶开口道。
“哦,这件一万块!”
“啥!一万块?大姐,你咋不去抢!”
说话的是一个年轻人,穿着一件二棉的老式夹克,不过看样子也是穿了几年了,上面已经出现一些裂纹。
“你这小伙子,这可是正经清代的瓶子,一万都算是要少了。”
那大姐却是白了一眼青年道。
“不行不行,一万太贵了,降点儿。”
青年摇了摇头。
“那你说多少?”
随着大姐的话,青年抿了抿嘴唇道:
“二百!”
“二百?不行不行,二百怎么行,再加点!这可是我们祖上传下来的物件,保老,你知不知道?你这小伙子,到底懂不懂啊!这样,你给五百,瓶子你拿走!”
大姐却是伸出手指了指蒜头瓶,煞有其事道。
而对面的青年则是露出一抹为难的样子,“大姐,就不能少点儿?”
显然五百块有点超出青年的预估了。
不过看着对方那样子,李鱼却是不由得摇了摇头。
一看这青年,就明显是要刚入行的,根本就什么都不懂,也不知道从哪儿看来一些物件的介绍就想着来捡漏的。
不说眼力了,就连砍价对方都不懂。
青年手里的蒜头瓶,李鱼仅一眼就断定是假的。
而且是那种一眼假的物件,如果是东西对,应该是道光年间的,只可惜,釉面的光泽,一眼的贼光。
这玩意儿一看就是个低劣的仿品。
“大姐, 三…三百行不?我就这么多了!”
听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