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皓闻听宿正之言,惊愕之余,不禁问道:“九土城中百姓多有饥寒之苦,何以还有余力修建楼阁?那楼阁位于何处,又是作何用途?”宿正答道:“那楼阁名为思乡阁,坐落于城外,昆吾山与九土城之间。前任城主鱼泓提及建造此阁的原因,乃是因为他的家乡有一座在江湖上享有盛名的楼阁,他因此想仿造一座,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太皓听闻,胸中怒火难抑,他冷冷回应:“仅凭自己的思乡之情,便妄自耗费巨资建楼,岂有此理!如今花费几何?”宿正答道:“迄今为止,已耗费一千两白银。”太皓惊道:“一千两?都是官府出的钱吗?”宿正摇摇头:“官府分毫未出,这一千两白银,全是由‘四大家族’承担。”太皓闻之,双眸微眯,心下疑云顿起。难道这又是一出官商勾结的把戏?他冷冷开口:“还有这等事?”随之,他眼中闪过一抹锐利,下令道:“你带路,我要亲眼看看。”宿正恭敬回应:“此地处所离此颇远,需乘马前往。”太皓断然道:“无妨,随我去马厩选马。”他们随即翻身上马,朝城外疾驰而去。不久,他们便来到了那座尚未竣工的楼阁之前。宿正欠身道:“太皓城主,此便是那座思乡阁。”太皓凝目望去,那座楼阁矗立在眼前,被昆吾山环抱其中。此地的气候本是寒冷,然而在这楼阁周围,却暖意融融,恍如隔世。他细细打量着这座五层高的楼阁,其建筑风格令他想起了多年前曾游历过的洪川城,那里的滕王阁亦是如此古朴典雅。太皓与宿正缓步踏入思乡阁,举目望去,阁内空间宽阔,单单一层便足以容纳数十位百姓。此时,一群老者匆匆从楼下走来,太皓向宿正询问:“他们都是工匠吗?”宿正答道:“非也,工匠们听闻前任城主被革职查办,便认为此阁将停建,纷纷返回家中。这些老者皆是九土城中无家可归的百姓,因楼阁内温暖,故而在此暂避寒风。”太皓继续前行,观察到此处确实是个避寒的佳地,若添上几个火炉,舒适程度更胜于城中的住所。当他踏入第三层时,发现角落里躺着一位老者,声音沙哑地问道:“你是要赶我们走吗?”太皓关切地问道:“老伯,您为何不回家,而选择在此休息呢?”那老者长叹一声:“老朽我早已无家可归,苟且偷生罢了。若非鱼泓城主建造了这思乡阁,恐怕我们早已冻死街头。”太皓不禁好奇:“您说这思乡阁是鱼泓城主特意为你们所建?”老者点点头:“是啊,我们这些无依无靠的老头子,以前只能在九土城的角落里忍饥挨冻。鱼泓城主心怀仁慈,寻得这块福地,为我们筑起这座思乡阁,让我们得以安享晚年。”太皓关心地问:“那你们日常的饮食如何解决?”老者道:“多亏猫神庙的僧侣们,他们每日都会在思乡阁外施舍粥饭。虽然只有一碗,但也足够我们填饱肚子了。”太皓转向宿正,眸光深邃:“宿正参军,此事当真?”宿正慎重答道:“据我所知,前任城主鱼泓曾向‘四大家族’提及,思乡阁乃因他思念家乡而建。至于是否专为这些无家可归的老者而建,下官便不得而知了。然而,确是鱼泓城主让他们在此避寒,并命猫神庙的僧侣每日施粥。”太皓心下明了,他看出鱼泓城主内心仍怀为民之志,然而为免触怒“四大家族”及维护自身前程,他不得不沦为贪官。尽管如此,鱼泓城主毕竟触犯了东方帝国的法律。科举替考案、书生连环被杀案、鲍先被杀案以及四名丫鬟被害案,桩桩件件皆与他脱不了干系。太皓再问:“这座楼阁总共有几层?”宿正答道:“共七层,现仅余两层未建。”太皓果断下令:“继续建造。”宿正面露难色:“然而现下府库空虚,已无财力支持。”太皓问:“还需多少银两?”宿正答:“约五百两。”太皓思索片刻:“我来想办法筹措。何时能完工?”宿正答:“若按常规进度,约需两个月。”太皓皱眉:“两个月时间太长,最好能在一个月内完成。”宿正迟疑道:“若要加快进度,工匠人手恐不足。”太皓断然道:“我来协调,调派士兵与衙役协助,务必尽快完工。”宿正一愣:“若得他们相助,半月内便可竣工。”太皓松了口气:“如此甚好,施工过程中务必确保那些无家可归的老者安全无虞。”宿正郑重承诺:“下官明白!”太皓踏入九土城,径直前往衙门,命令司户参军惠兴准备一批衣物与棉被,分发给城中的无家可归者。惠兴不解其意,好奇问道:“太皓城主,您何以对那些流浪者如此关注?”太皓深叹道:“身为九土城的城主,若连百姓的基本温饱都不能保障,岂不失职?”惠兴忧虑道:“九土城中无家可归者众多,官府银两早已捉襟见肘。”太皓问:“现存多少银两?”惠兴答:“用于民生的预算仅余五十两,许多官差已连续两个月未能领到俸禄。”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