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2章 OGAS20(1 / 2)

第402章 ogas2.0

“在未来的18个月里,基地的制造模式将进行更新一轮的升级,实现更高程度的自动化以及更高的良品率。“

6月13日,谢廖夫在基地内网发布通告,宣布对ogas进行大改造,升级到ogas2.0系统。

在ogas1.0中,基地实现了自上而上的计算机管理模式,让计算机根据最优算法来制定生产计划,在降低工时的同时也节约了成本,在单个产品上实现了最大50%的效率提升。

ogas2.0将人工智能模型与基地自行开发的工业软件引入到指令系统中,将对仓储、物流、加工等依然人力干涉程度较高的领域实行自动化改革。

基地最大的航天动力部在人工智能开发时就努力将其和工业设计软件以及加工设备融合到一起,让加工制造也实现智能化,最终实现无需人工监督,计算机完成从计划分配到产品制造以及仓储物流环节的全部产业链。

这和将在不久后流行的“无人工厂”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基地的产品线复杂程度远超外界并且计划调整概率大,难度更是增加百倍。

如果ogas2.0彻底达到理想目标,那么只要物料进入基地就几乎可以脱离一切人力干预,被各种中央计算机下控制的智能设备转运到各个工序直到成品入库。

届时能将生产工序的人员数量降低到原来的四分之一以下,但效率却要做到再提升50%,工时成本再次大幅度下降。

如果是在普通企业,这么做之后不是大扩产就是大裁员,基地现有的产能就足够已经不需要再度扩张,但也不会裁撤人员。

普通企业裁员是因为自动化程度提高后不需要那么多的生产技术岗工人,新远嘛……

“郑永良、崔子旋、程绘锦、朱恢,航天动力部第二办公室四车间,级别d……”

第二办公室的主任孟克非将面前四个人的数据输入进计算机,勾选以后一刷新,弹出了一串字符:

“e”

前面五个字符是他们四人的基地部门代号,后面四位的意思是14日晚(e),cc即c+级。

孟克非:“都看到了吧?好好记着,基地现在外人不少外面用手机的时候注意点,到时间的时候找个隐蔽的地方,听到没?”

“是!”

“明白”

“谢谢主任”

基地内部的员工都拥有研究院颁发的综合能力评级,等级和系统判断一致,反正外界也看不出来。

生产车间里的d级,已经研发技术兼具的人才了,在看不见的“裁员”后,他们将转职到其他部门,并视个人能力进行升级。

技术岗位数量会被压缩,多余的人员升级后转研发岗,用来提高基地的研究力量。

基地里大约有2400人会在未来几个月的时间内陆续升级,林炬只要每天晚上抽空对着名单用卡,就能将系统的综合研究力量再提升几层——反正c级、d级卡不贵,总共耗资40亿资金。

另外当作配属的c级基地以及青山基地也在计划范围内,只是后者最近生产任务繁重而且自动化程度没有基地那么高,花的时间要多一些,基地省出来的人员也有一部分送到这里加强研发制造能力。

推行ogas2.0当然不是谢廖夫单纯的想升级ogas1.0,而是在为未来做准备。

人员升级用掉40亿,但那是系统资金所以还好,但现实里的支出也不少。

光是全面智能化的准备,就得把现在的“星辰二号”和“星辰一号”超算转入备份并建造新的“星辰三号”超算,以及数个分布式的数据处理中心,这需要基地半导体生产线四个月的产能以及从外界购买更多的低一级电子器件。

ogas2.0提升的不只是生产效率,还让整个基地真正做到让计算机无孔不入,辐射周边十公里以内区域全都纳入实时掌控中,安全性也大大提高。

另外基地内部组织结构也进行了一定调整,最大的首先就是把激光实验室套壳,成立光学精密机械部,第二就是把空间飞行器部改组为空间技术部,开始囊括地外建设任务部分。

同时还秘密成立了轻核研究小组,准备开始搜罗人才展开对于核聚变技术的前期研究。

显然,这几个调整都是因为月球开发计划以及聚变技术前瞻。

……

24小时前。

经过数天不眠不休对于系统两种新技术的解析,基地大致对两个奖励所包含的各种子系统有了了解,写成了一份简单易懂的报告给林炬。

首先是吸引眼球的激光冶炼卫星,经过叶长思的分析,所谓的气态等离子镜面反射技术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如果没有系统技术,对于当前世界来说至少也要十五年以上才有可能取得突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