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阳春面》,一听这题目,我就知道是写的北海亭面馆的事。弟弟这家伙,怎么把这种难为情的事写出来,当时我这么想着。”】
这里没有哥哥的表情描写。
可梅尔文仿佛看到了一个眼里泛着光芒的小孩,正激动说着话。
【作文写的是:……十二月三十一日的晚上,母子三人吃一碗阳春面,非常好吃……三个人只买一碗阳春面,面馆的叔叔阿姨还是很热情地接待我们,谢谢我们,还祝福我们过个好年。听到这声音,弟弟的心中不由地喊着:不能失败,要努力,要好好活着!因此,弟弟长大成人后,想开一家华夏第一的面馆,也要对顾客说,努力吧,祝你幸福,谢谢。弟弟大声地朗读着作文……】
面馆里。
柜台后面,老板和老板娘两人面对面蹲着,一条毛巾,各执一端,正在擦着夺眶而出的眼泪。
而故事外面。
梅尔文同样感觉鼻子有些酸楚。
他没想到,一个这么简短的故事,却让他感动了好几次。
最初是感动于母亲带着两个小孩的艰辛,中间则是感动老板和老板娘的善良和温暖,现在却是被两个小孩子的懂事和奋进触动。
“她们马上要还完债了,那明年,应该会大大方方点上三碗阳春面了吧?”
梅尔文擦了擦朦胧的眼睛,心道。
可是,他又一次没猜到结果。
第四年以后,母子三人再也没有来过面馆。
但是老板和老板娘依然在每一年的大年三十晚上,将二号桌预留下来,似乎一直在等待着她们的到来。
即使后来生意兴隆,桌子、椅子都换了新的,可二号桌依然如故,老板夫妇不但没感到不协调,反而把二号桌安放在店堂的中央。
“为什么把这张旧桌子放在店堂中央?”有的顾客感到奇怪。
于是,老板夫妇就把“一碗阳春面”的故事告诉他们。
就这样,关于二号桌的故事,使二号桌成了幸福的桌子。
顾客们到处传颂着,有人特意从老远的地方赶来,有女学生,也有年轻的情侣,都要到二号桌吃一碗阳春面。二号桌也因此名声大振。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直到多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或许永远也等不到二号桌的客人了。
但就在这一年的大年夜,两位西装笔挺、手臂上搭着大衣的青年走了进来,中间是一位穿着崭新衣服的女子。
“真不凑巧,店里已经坐满了,”老板娘面带歉意说。
“啊……三碗阳春面,可以吗?”女人平静地说。
听到这话,老板娘一下变得不知所措,她马上认出了眼前三人就是十几年前的母子。
“我们就是十四前的大年夜,母子三人共吃一碗阳春面的顾客……就这样,今天我们母子三人,特意到这里来拜访,想要麻烦你们煮三碗阳春面。”
听到这话。
老板夫妇再也忍不住,泪珠一串串掉了下来。
“欢……欢迎,请,请坐……孩子他爹,二号桌阳春面三碗——”
“好咧——阳春面三碗——”泪流满面的丈夫差点应不出声来。
而故事外面的梅尔文,恍惚中也坐在了面馆中,跟着周围的客人一起鼓掌。
小小的故事。
跨度十多年。
从一碗阳春面到三碗阳春面。
那个摆放了十多年的二号桌。
梅尔文鼓着掌,感觉自己眼睛再次变得湿润。虽然此刻依然还是初春季节,外面一片冰冷。但是他却似乎感受到了阵阵温暖,让他内心如火。
他盯着电脑上的。
停下了鼓掌,就这样怔怔出神。
作文《书阁》的总编,他这一生不知道看过多少短篇。
毫不夸张地说,这篇《一碗清汤荞麦面》在构思情节、故事曲折等方面一点都不起眼,甚至毫无亮点可言。
甚至这一期书阁评选出来的十个短篇,看起来同样要精彩得多。
因为这篇,就跟它的名字一样,仿佛一碗清汤面,简单、平淡。
然而……看那些情节曲折的短篇时,梅尔文一颗心古井无波。可是在看到眼前平淡的故事后,他却数次内心泛起涟漪,差点落泪。
这是一个中年成功男士很少有的情况。
其实,在这个百花齐放的社会,类似的温情感人短篇他也看过不少,但之前那些故事不是读起来索然无味,就是刻意为之。
而《一碗清汤荞麦面》却让梅尔文想到了许多,尤其是到了他这个年龄,有了丰富的阅历以后,更是能从字里行间看到许多旁人看不到的珍贵东西。
或许就是那些东西,触动了他。
一个能够触动他的短篇,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