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和英国接连迎来各种各样的问题,让1931年的中旬变得不太平静。当然,因为巴拉圭和玻利维亚背后各自的支持者陷入混乱,南美洲的战争又重新变成了巴拉圭和玻利维亚之间的公平单挑。从国土面积和人口方面来论,玻利维亚是具有极大的优势的。但玻利维亚前期购买武器装备的重点放在了坦克和飞机上,这两项武器在北查科地区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反倒是巴拉圭,凭借着购买的大量的轻武器,倒是能保持在北查克地区的火力优势。特别是各类机枪,在北查科地区如同杀神一般,几挺机枪就能守住一片阵地,将敌人的进攻拖延在战线之外。这个时候,仅剩的看戏的澳大拉西亚就变得十分重要。澳大拉西亚的态度不仅决定着英法解决国内问题的速度,同样也决定着南美洲的战争到底谁能获得优势。因为之前已经和英国人达成了合作,阿瑟的目标仍然放在帮助巴拉圭赢得战争,并且获取属于澳大拉西亚的一份利益。至于英国和法国到底谁能够率先解决问题,那就不是阿瑟该考虑的事情了。话说回来,目前英国和法国所面临的问题固然棘手,但也绝对不是无法解决。无非就是消耗英法多长的时间,以及对英法的殖民统治(势力范围)造成多大的影响罢了。对阿瑟来说,或许这还是一个好消息。印度出了问题,英国人才会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为了印度不脱离自己的控制,就会在其他地方对澳大拉西亚达成妥协。反正阿瑟对印度也没兴趣,通过帮助英国人稳定印度统治的方式,来获得自己想要的土地和利益,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成功将英国人的注意力转移到印度之后,法国人也不敢大意,派出了舰队前往美国南海岸,威胁之意已经不言而喻。除了对墨西哥进行威胁之外,法国政府还和孤星共和国政府进行了联系,约定在美国南海岸进行一场海军演练,双方海军都会参与。其次,法国表示会向孤星共和国援助一批无息贷款,并且私下承诺,如果赢得南美洲的战争,上察克地区石油的一半会交给美孚石油公司开采,才获得了包括美孚石油公司在内的孤星共和国的支持。而英国这边,麻烦其实更大。印度的面积和人口都远远超过孤星共和国,能够造成的麻烦也绝对不是一个小小的墨西哥所能比的。普拉巴蒂拿到法国人所支持的武器装备之后,瞒着甘地在印度掀起了武装叛乱。因为英国人一开始没有任何防备的原因,普拉巴蒂的武装叛乱成功袭击了印度几个小城镇,并且占领了这几个小城镇的警察局和武器库。等到普拉巴蒂的武装叛乱消息传到更高层,立即引起了大量英国人的震怒。英国对甘地的非暴力游行都果断的采取了武装镇压的方式,更不要说像普拉巴蒂这样的武装叛乱了。随着印度总督一声令下,印度驻军纷纷出动,目标直指普拉巴蒂。因为普拉巴蒂是国大党的重要成员,印度政府直接宣布国大党非法,并且向包括甘地在内的诸多国大党成员都发放了通缉令。让甘地没有想到的是,他推动了两次非暴力游行,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印度民众支持自己的行动,都没能成功的登上印度政府的通缉名单。但只是因为普拉巴蒂的一次武装叛乱,却让包括自己在内的大部分国大党成员都荣幸上榜。好消息是,普拉巴蒂的武装力量只有不到一万人,目前所造成的影响也只是印度的几个小镇而已。只要能够及时控制,将普拉巴蒂的武装叛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会对全印度的统治造成伤害。但坏消息是,普拉巴蒂的武装叛乱仿佛开了一个头,给印度其他势力开拓了一条新的道路。哪怕能够剿灭普拉巴蒂的叛乱,英国人也要担心印度其他势力的叛乱。可以这么说,自普拉巴蒂的武装叛乱之后,英国统治印度的难度会再次攀升。甚至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就连印度独立的时间都会提前一些。随着玻利维亚的全面总动员,在陆军人数方面,玻利维亚已经占据了优势。为了帮助巴拉圭打赢这场战争,澳大拉西亚派出了一支军事交流团,人数只有不到100人,但全部都是澳大拉西亚军校毕业或者即将毕业的优秀青年军官。派遣这些人前往巴拉圭的目的,除了帮助巴拉圭打赢战争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阿瑟想要训练澳大拉西亚的青年军官。虽然经过这30多年的努力,澳大拉西亚的军校已经世界著名。每年培养的优秀军官多不胜数,在国内外都具有很大的名气。但一名军官如果没有经历过实战,只能说他具备成为优秀军官的潜力。只有经过战争磨砺的军官,才能被称作一名优秀的军官。本着这样的目的,国防部计划在这场战争中磨练澳大拉西亚的青年军官,阿瑟也同意了这样的想法。如果不是这场战争双方的军队规模都不太多的原因,阿瑟甚至都想让澳大拉西亚的军队轮换作战,在真正的战争中磨练战斗意志,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了。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