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顺的姥娘?不是前阵子来过了么?今天又来看伯娘吗?”珍珠对于平顺的姥娘冯氏有些印象,是个市侩抠门的农村老妇人。
梁氏的娘家在梁坪村,就在望林村对面,隔着官道,从岔口进去不远。
冯氏有三儿一女,三个儿子都已成家,一家十几口人住在一起,挤挤攘攘吵闹不断,冯氏每次去看女儿,都只会来回抱怨着家里的惨况,每每都想从胡家弄些东西回去补贴自家,梁氏心疼母亲,私下就偷藏些许粮食铜板给她,这情形,王氏当然是知道的,不过,梁氏没有做得太过火,她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他们老梁家田少人多,每年种的粮食都不够吃,往年还能靠老二进山打猎填补些家用,可自打老二进山被野猪拱断了腿后,家中就再也没人敢进深山打猎了。
于是,一家人只能靠不时到镇上打些零工添补家用,日子过得更是紧巴巴的。
梁氏是冯氏最小的女儿,未出嫁前冯氏自是偏宠些,母女俩感情不错,梁氏更是养成了什么话都对冯氏说的习惯。
嫁到望林村的老胡家十几年,生活过得虽然也不富裕,但因为胡家分家早,人口也简单,日子过得自然比老梁家好些。
冯氏这次前来,是因为前几天,村里有人说对她说,她的亲家,也就是老胡家发了大财,不仅买了牛养了兔子,还和镇上的大掌柜打上了交道,大掌柜都到胡家做客去了,据说还给了好多银子给胡家。
冯氏听了这话,哪里还坐得住,这雪一停,便早早的跑到胡家打探情况来了。
王氏无奈,只能避重就轻的说,家里养兔子卖干蘑菇挣了些钱银,正好买了一头小牛,至于大掌柜给银子一说,王氏只说是卖兔子的定金,过阵子兔子大些便要送兔子过去。
梁氏因被胡长林告诫过,虽然很想把自己猜测的事情与冯氏说道,但,胡长林一直陪在一旁,不时用警告的眼神扫过她,梁氏没那个胆子惹他生气,便顺着王氏的说法点头。
听闻养兔子居然如此挣钱,冯氏便厚着脸皮哀求王氏,说家中地少人多,生活一直入不敷出,每年的粮食都坚持不到秋收的时候,日子过得苦不堪言,胡梁两家既是二姓之好,有能力也拉拔一下贫苦亲家,扒拉扒拉……
一直说到午饭过后,王氏强忍不耐,勉强说道,养兔事由都是胡长贵一家做主,她不能越俎代庖的做决定,得全家商榷过后才能答复。
冯氏一听,心里不高兴了,知道这是王氏的推脱之词,胡家的事情一向由王氏做主,她那二儿子愚孝得很,哪里有什么自己的主张。
可,王氏都这般说话了,她总不能一再强求吧,只能悻悻然的回去等候答复了。
王氏紧抿的嘴角语气带着丝怒气,自家的日子才刚刚稍微改善,冯氏便这般找上门来,任谁心中也不会痛快。
“哦,原来是这样啊。”珍珠若有所思。
沉吟了一会儿,笑着说道:“奶,别生气,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平顺姥娘想要兔子是可以的,兔子不难养,咱们把需要注意的事项告诉她,让她们自己多摸索,养得久了就有经验了。”
“可是,这养兔子的人多了,兔子就不值钱了吧?”王氏犹豫,不是她不愿意帮助亲家,只是不能为了她家,把自家的利益也陪了进去。
“呵呵,这倒不怕,镇上的市场饱和了,还有邻镇呢,现在就咱们这些个兔子,不会有这样的问题。”珍珠笑着安抚她。
王氏点点头,虽然理解了珍珠的意思却还是有些不乐意,自家琢磨出来的挣钱路子,钱都没挣上几回,倒是引来了眼红觊觎的人。
“而且,现在寒冬腊月的,要想现在开始养兔子,得建好兔棚,做好防寒取暖的工作,要不,兔子是养不好的。”光是建兔棚一项,冯氏估计就不会考虑冬天开始养兔,“奶,你让平顺姥娘考虑清楚,要是她实在想养,就先把兔棚建好再说。”
王氏似乎也想到了这一问题,不由讥笑一声,“那个扣门老太婆,可不会舍得花钱建兔棚,更别说还要烧炭取暖了,哈哈~”
这么一说,王氏心里便舒坦起来。
“那就让她等到开春再说了,到时候,咱们可以卖几只种兔给她们,再提供养兔的方法,以后就是她们自己的事情了。”珍珠耸耸肩,兔子其实真的不难养,注意卫生小心喂养,多半是能养成功的,主要看养兔的人工作做得到不到位啦。
“嗯,就这么办,即便是姻亲也只能帮这么多了。”王氏点头附和,事情有了解决的办法,她的心情也轻松起来,“听平安说,你要做酸菜鱼?是不是要杀鱼,来,这活奶来做,你们小姑娘哪里会杀鱼呀。”
“嘿嘿…”珍珠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指了指着盆里的大草鱼。
王氏当即挽起袖子,利落的把鱼清理干净。
照着珍珠的意思,把鱼头鱼身分好,鱼肉斜着片好,剩下的鱼骨和鱼头用来熬汤。
珍珠把两条鱼分开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