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走去。
此时,朝堂之上,只来了一大半官员。
皇帝刚刚进入大殿,满朝文武便哭泣出声。
此时,下午三点。
原本乌云密布,闷雷阵阵,仿佛要下倾盆大雨,结果却没有下来。
一阵大风刮来。
整个京城,扬起了沙尘暴。
按说这个时节,沙尘暴已经过去了,此时却沸沸扬扬。
外面沙尘,如同鬼哭狼嚎。
尘土笼罩天际,太阳照射而下,无法穿透,如同一团血雾笼罩。
整个天地,都是混沌,灰暗,如血。
皇帝内心无比的悲凉,缓缓道:“我大清定鼎天下几百年,无愧于天地,无愧于万民。”
“朕继位以来,矜矜业业,如履薄冰。”
“为何要有今日之败?何其不公?”
群臣继哭泣。
皇帝沙哑道:“内有国贼,外有洋夷,江山残破,如之奈何?”
肃顺跪下叩首道:“奴才请皇上北狩承德!”
杜翰跪下叩首道:“臣请皇上北狩承德。”
几个军机大臣纷纷跪下,叩首道:“臣请皇上北狩承德。”
之前,一直阻止皇帝逃跑的惠亲王绵愉、惇亲王奕誴等人,此时再也无言,跪地不起。
八里桥之战,清廷主力尽出。
仅仅不到半天,就已经大败,接下来言战,还有什么意义?
再不跑,皇帝等着被洋人捉住吗?
洋人大军距离京城,仅仅三十里了。
最终惠亲王绵愉磕头道:“奴才请皇上北狩承德。”
最后,所有的官员全部整齐跪下,请求皇帝北狩。
皇帝稍稍松了一口气,只要有人反对他逃跑,局面就会很难看。
如今,满朝文武终于统一意见了。
而这个时候,皇帝还想要矜持一下,慷慨几句。
什么君王死社稷,什么天子守国门之类。
前明崇祯皇帝能做,朕难道就做不到吗?
让皇后和懿贵妃带着大阿哥去承德,朕留下来守京城。
然后文武百官苦苦哀求,请皇帝以江山社稷为重,大阿哥尚且年幼之类的话。
最终,皇帝无奈,被迫北狩。
而且就算北狩,也要把京城的事情布置好,让谁主事,让谁负责和洋人谈判,也要讨论清楚。
皇帝清了一下嗓子,打算慷慨陈词。
结果!
“轰轰轰…”
从远处,又传来了炮击之声。
皇帝身体一颤,面色发白,所有的慷慨陈词全部消失了。
“既如此,朕就依了众卿之意,北狩承德吧!”
这句话说完后,他身上的力气仿佛消失得干干净净。
三希堂内,皇帝开最后的小会。
“北狩之后,谁留下主持京城大局,并且负责和洋人谈判?”皇帝问道。
肃顺、杜翰、载垣、端华等人面面相觑。
唯恐这个差事落在自己头上。
片刻之后,杜翰道:“皇上,臣举荐恭亲王奕。”
皇帝目光一缩。
此人已经被皇帝冷藏了好几年了。
一直以来,奕都被皇帝认为是最大的政治威胁。
但是现在,这个人已经变成了苏曳。
肃顺尤其把奕当成死敌,但也知道杜翰的心思。
和洋人谈判不是好差事,这一次败成这个样子,谈出来的结果肯定是丧权辱国。
所以,让奕去谈。
未来,再借机攻讦他。
于是,肃顺道:“皇上,奴才也举荐奕。”
顿时,几个军机大臣统一了意志,全部推举恭亲王奕。
皇帝道:“召奕入宫。”
半个多时辰内。
奕跪在皇帝的面前,痛哭失声。
他此时内心是激动不安的,他知道要接的是一个烂差事。
但是被冷藏了这么多年,若是能复出,哪里计较差事烂不烂?
而且皇帝走了之后,他奕在京城就是最大的一个。
当然,这些情绪都不明显,毕竟英法联军要打来了,他更多的也是惶恐,悲痛。
皇帝忽然问道:“奕,伱对苏曳怎么看?”
奕微微一愕,这个时候了,还提苏曳?
顿时,奕斩钉截铁道:“回皇上话,苏曳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皇帝点了点头道:“你要时刻记住,此人和洋夷勾结,实乃国贼,我大清有今日之祸,也有此人之罪。”
恭亲王奕道:“臣弟明白了。”
皇帝道:“你留在京城和洋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