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玄幻魔法>八识规矩颂> 第4集《八识规矩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集《八识规矩颂》(3 / 7)

力所现,所以讲如梦如幻了无真实。这是从真谛的角度。如果从因缘,世俗谛的角度呢?五尘即是五识相分,从种子生还熏种子,这都是由他过去的善恶的种子变现,你去了别了以后,又熏习了另一类的种子。

总结:

不同空华镜像,兔角龟毛,亦复不同过去未来之不可得,故名性境也。

这种性境它是一种业力所现的境界,它不像空华镜像,兔角龟毛,这个境界是有它因缘存在性的。也不是像过去未来之不可得,它是属于现在的境界,所以叫作性境。

带质境跟独影二境,下文方解。

所以我们知道这个前五识它的所缘境,这前五识,眼耳鼻舍身跟这个色声香味触一接触的时候,前五识可以说是很老实的,它老老实实地把前面的境界取到而已。这个境界是怎么样,它就取到什么样的境界,它等于是取到了本来面目。你的业力是怎么样,它老老实实地把你的过去的善恶业力的境界表现出来,给你第六意识。所以前五识的境界是性境。

(二)现量

再看第二段,现量,这个是讲能缘的心。现就是显现,这个量就是量度。

五根对境,分明显现,依之发识,缘虑度量。

就是说这个五根,是前五识所依止的叫根,面对境界的时候,它分明显现,依止这个根、这个尘,发动了这个五识,缘虑度量。而这样的缘虑度量——虽无随念、计度两种分别,然有自性分别。

这个地方我解释一下。我们这个心识的分别,有三种分别:

(1)自性分别

第一个是自性的分别,这个自性的分别就是在诸法的自相上的分别,自相。它是水,就是水;它是火,就是火。把它的自识体相——水是湿性,火是热性——来加以分别,这个时候是不带名言的。

(2)计度分别

计度分别它是一种共相的分别,那要假借名言:水比火还冷,火比水还热,这是有比较的,就夹带名言分别诸法的共相。

(3)随念分别

那这个随念分别是怎么回事呢?是对于过去已经学习过的事情加以追念分别。这个念,随念这个念,就是明记不忘的那个念,它随顺于这个念心所而加以分别。所以这个随念分别它必须是曾经学习过的事情。

前五识在分别的时候,它只能够作自性的分别,就是:

得彼性境,不错不谬,任运了别,不带名言。

它不能够夹带名言的,就像前面的譬喻,它就像镜子现出影像,它不增加它的情况,也不损减它的情况,就是我们的业力怎么样显现出来,它就取到怎么样的境界,也得到怎么样的认识。

这个现量是约能缘的心来说的。再看它造业情况。

(三)三性

三性者,善恶无记也。五识能助第六意识作善恶业。

它的体性可能是善,能够使令此世他世得到可乐果报;或者是恶,得到此世他世不可乐果报;也可能是无记,通于这三种体性。

五识在造业的时候它是帮助第六意识造善造恶,如果它跟信等相应,跟十一个善心所相应,它是善性;如果跟无惭无愧等相应,是恶性;如果它也不跟善也不跟恶相应,就是无记,故云通三性也。这意思就是说,前五识的心王本身是无记,但是它跟哪一个心所相应,它就变成什么性质,而它的性质是通于善,也通于恶,也通于无记。

这个前五识的情况,在《瑜伽师地论》把前五识的了别跟造业,它作一个总结说,前五识的了别,它的了别性有三种情况:

(1)了别的三种情况

第一个,唯缘自相。它只能够攀缘诸法的自相,不能攀缘共相,所以它在缘境界的时候,唯独是性境、现量,因为它不带名言,他不能够使令境界安立好的名言,也不能够安立不好的名言,它只是老实地把境界取到而已,所以唯缘自相,缘到诸法的自识体相。

第二个,唯缘现在。前五识不能够攀缘已经发生的事情,这件事情已经发生了它不可以攀缘。这件事情还没有出现,未来,它也不可以攀缘。它只能够攀缘现在存在的,现在显现的境界,唯缘现在。它不像第六意识能够攀缘过去,也能够攀缘未来,它不可以,唯缘现在。

第三个,唯缘刹那。就是说这个五根跟五尘接触的时候,前五识就会根尘相应,这个识就起来活动,但是前五识只有第一刹那。第一刹那它取到境界的时候,假设第六意识不出来帮它分别,它就退失了,它只能够第一念。如果它第一刹那跟色声香味触这五尘接触,第六意识能够生起,那么他可以跟第六意识一起活动,他能够跟第六意识——帮助第六意识来了别。第六意识如果不现起,他就退失掉。所以它唯缘刹那。

这个是它了别的情况,唯缘自相,唯缘现在,唯缘刹那。

(2)造业的情况

那么它造业的情况呢?在《瑜伽师地论》上说,它是随意识转,他自己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