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的本事,理解力极强,老师教的东西能立刻领会,又有韧性,愿意在学习上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
不过一年的功夫,老师就说自己教不了她,让赵父将她送到镇上去念书。
赵父自己没有什么主见,为了女儿却愿意支棱起来,便问道:“安宁,你想继续学,还是回家?”
安宁想也不想,就回答道:“我要继续学,为自己争一口气,也为父母争一口气,证明女孩子不比男孩子差。父亲,你放心,我一定会努力的,给自己,也给你们奔一个前程。”
赵父便道:“你想去,我一定供,但父母没有本事,在学习上帮不上你,一切只能靠你自己。”
赵父说到做到,一直奋力托举她。
他并不知道女儿学的是什么东西,也不知道女儿想奔一个什么样的前程,但他愿意倾尽所有,送赵安宁走出去,去更大更广阔的世界。
女帝下令,女子也能参加科举,但需要与男子一起竞争,用同一份卷子。
赵安宁很有天赋,自己又勤奋,竟然一路靠呀靠,成为昆阳第一位女举子。
并且,她的名次,排在第一名!
成绩公布之时,引起了轰动。
十八岁的解元,实属罕见,真真是前途无量。
赞美声纷至沓来,但赵安宁没有被迷晕头脑。
六岁的她,会为了一个上学的机会,跟爷爷奶奶闹,从村子东头跑到西头。
十八岁的她,读了很多很多书,懂得很多道理。
她明白,成绩只代表过去,未来还得努力。
她要走到京城去,去更大的世界证明自己,奔一个光明前程!
很多人出生在京城,得天独厚。
但昆阳到京城这条路,赵安宁走了整整十二年。
走在繁花似锦的京城街道上,赵安宁十分兴奋,到处逛到处看。
她看到,百姓们安居乐业,茶楼、酒馆坐满了人。
她看到,赴考的人,还是以男子居多,女子不到十分之一。
但赵安宁知道,一切都跟以前不一样了。
女子闯进自己从不曾闯进的天地,撕开了一个口子,以后这个口子会越来越大,女子的生存环境,也会彻底改变。
赵安宁逛了很久,有些饿了,去了大名鼎鼎的聚欢楼。
聚欢楼由辛夫人创立,用的那个“加盟模式”,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
聚欢楼的出品很稳定,吃食种类繁多,好吃不贵,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多选择几样。
赵安宁点了几样吃食,与两个女学子拼了桌。
彼此聊了几句,才知道,一个叫墨雅,另一个叫李芸芸。
大家都是举子,进京赴考的。
虽然是竞争者,但彼此都是女子,都是千辛万苦路走出来的,自然惺惺惜惺惺。
得知赵安宁是昆阳的解元,李芸芸惊呼道:“原来是你呀,你的才学传遍天下,在京城很有名,备受瞩目呢。”
赵安宁谦虚了几句。
大家又说起彼此的志向。
墨雅立志要当一个地方官,为百姓请命。
李芸芸则想经商,自身也是出自商户之家。
她笑嘻嘻道:“咱们官家登基之前,讲究‘士农工商’,不知道多少人看不起我家,父母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如今,家里生意越做越大,没人敢欺压嘲笑,日子比之前好过多了。”
问到赵安宁时,赵安宁说:“我想当一个学官。”
是的,学官。
大约每个人出生,都是有几分天赋的。
赵安宁的天赋,就是念书教人。
学堂中,有跟她走得近一些的几个女孩子,跟不上夫子的进度。
赵安宁自己游刃有余,还能抽出时间精力,悄悄教导她们。
在她的帮助下,女孩子们都慢慢跟上来了,虽然成绩不拔尖,却也一改之前垫底的局面。
那时,赵安宁就发现,自己可以当一个学官,教导、帮助更多学子。
萍水相逢,三人却聊了许久,尽兴而归。
接下来,就开始科举了。
先是考进士,发榜时,赵安宁再次登了头名。
这个名次,不仅震惊世人,就连赵安宁自己也十分吃惊。
对于自己的学问,她一直都是很自信的,但大盛朝人才济济,她觉得自己能榜上有名就不错了,根本不敢肖想头名。
但如今她知道了,原来,人才虽然很多,但自己的能力,根本就不像想象的那么差。
不少赌坊开了盘口,赌她会是第一个连中三元的女状元。
她特意打听了李芸芸和墨雅的成绩,得知墨雅名落孙山,预备三年后再战,但李芸芸考中了,名次还比较靠前。
外面纷纷扰扰,赵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