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历史军事>斯特拉瑟的红色德国> 第165章 论持久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5章 论持久战(1 / 2)

跟英国方面的谈判比预想中的顺利,张伯伦1听到德国要联合苏联,立刻就给予了让步。

为了给法国下绊子,英国允许德国继续扩军至4十万人,这在原先的基础上又翻了1番。

斯特拉瑟本来还想争取能够让德国实现普遍义务兵役制,不过张伯伦最终还是守住了底线。

作为让步,德国被允许装备坦克和大炮,允许研发新型武器,空军也是被允许的。

这对于德国来说意义重大,之前1直藏在台面之下的各种新式武器和装备都能够光明正大地拿出来。

有了这些助力,德国面对法国的胜算就很大了,英国方面甚至允许德国在欧洲招募志愿军来抗击法国侵略。

德国则必须保证保持跟苏联之间的距离,不得请求苏联方面出兵保障德国的安全。

同时,为了缓解德国装备不足的问题,德国将会从英国购买1批多余的军火。

虽然德国并不需要,但是为了掩人耳目,也是为了给英国1些好处,这项条款也被加了进去。

《英德互助条约》的签订对英德双方来说都是双赢。

在战争的背景下,德国被允许放开手脚进行扩军,4十万军队的数量足以让他们应对法国的常备军。

同时其他西欧国家见自己的老大英国下场支持德国,纷纷表态要支持德国抗击侵略。

在之后的国联会议上,大会通过了定义法国为侵略者的议案。

虽然法国对此表示不屑,不过大多数西欧国家还是投出了赞成票,于是法国便被国际联盟理事会开除出国联。

英国人对此非常高兴,他们再1次削弱了法国在欧洲的影响力。

哪怕这次战争法国最终胜利了,他们在欧洲的影响力也大不如前。

许多中立的国家出于对自身安全的担心,纷纷要求制裁法国的侵略行径。

而牵头制裁的国家只有英国才有资格,这无疑进1步加强了英国在欧洲事务上的影响力。

同时德国还向法国境内提供了1大笔资金,这批资金最终流向的是法国的新闻界。

无数媒体在收了5十万马克之后迅速挥舞着他们的笔杆子洋洋洒洒地写了万字长文斥责法国政府的军事行动。

他们痛斥杜美罗总统为了1己私利鼓动国民上战场送死,这跟他们当初支持战争时的口吻截然相反。

国外的舆论法国政府可以摆出1副毫不在意的姿态,但是面对国内的诘责杜美罗总统就不能无动于衷了。

他受到的很大1部分支持就是来源于这些选民,他必须照顾到他们的感受,所以法国政府不得不花费了很大力气在国内打舆论战挽回民意。

杜美罗总统声称:

“法国这次特别军事行动不是侵略,而是解放德国人民,是阻挡共产主义在欧洲的蔓延。

法兰西没有退路,是第3国际的西扩不断挤压法国的生存空间,1切责任都在苏联。”

杜美罗总统1再强调军队再前线的进展非常顺利,法国没有损失,那些鼓吹和平的媒体都是收了卢布和马克。

杜美罗总统还拿出了法国情报局的1份报告,上面清楚地写着德国政府今年拨款了1450万马克用于收买法国的新闻媒体打舆论战。

他称那些反对战争的人都是1450,这个新词立刻被法国的御用媒体奉为圭臬。

但是,法国面临的最大问题还不是国内的民众。

毕竟法国现在还没有开启总动员,各个企业仍然在正常生产,民众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影响。

所以反战的口号虽然叫的很响,但是实际行动却不多。

不过南线的军队情况就不太妙了。

因为进攻造成的巨大伤亡,导致前线部队士气不可避免地下降。

再加上这不是保家卫国的战争,许多士兵的作战意志并不强。

基本上只有精锐部队才有进攻能力,1般的部队出现了很多开小差的情况。

面对这种局面,法军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他们只能用更多的金钱和军衔去激励士兵奋勇作战。

不过这终归不是长久之计,如果南方的战线无法进1步取得突破,那么法军的精锐部队在消耗完了之后终归是要进入阵地战,虽然现在也差不了多少就是了。

所以法国最高军事委员会才这么着急要让戴高乐的北方集团军立刻南下形成合围,如果不逼迫德军撤退,法军很可能会因为忍受不住惨重的伤亡而被迫撤退。

现在的法军已经不是1战时期的法军了,士气低落,军备废弛,缺乏训练。

除了少数精锐的部队还保持着战斗力,其他部队只是空有欧洲第16军的名头罢了。

所以当《英德互助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法军指挥部时,很多人都要求政府开启总动员或者至少部分动员。

因为现在的法军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