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玄幻魔法>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258.第250章 请陛下称呼我为太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58.第250章 请陛下称呼我为太子(2 / 3)

至均州。

公元644年十二月,李承乾卒于黔州,李世民为之废朝,并葬之以国公礼。

纵观李承乾一生,可以看到李世民虽然作为大唐高高在上的天子天可汗。

但是在面对自己最心爱的儿子时,却只如同天底下千千万万个最普通的父亲一般,细心栽培耐心教导。

特别是自己的这个爱子将要继承自己的帝业,李世民更是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与精力。

李承乾不足六岁时,李世民就让赫赫有名的儒学大家陆德明教导他。

十二岁时,便开始有意识的培养其处理政务的能力。

等李承乾开始叛逆不循法度后,又煞费苦心的想要将他引回正道,甚至一听说有人猜测李承乾的储位不稳,立马将魏征任命为太子太师以绝众望。

哪怕后来李承乾犯下了谋逆不遂的滔天大罪,李世民失望之余仍要绞尽脑汁保住他的性命。

这就有点马后炮了,你从一开始就别“三心二意”的,还能有这些事?而且,也不是谁都是你李世民啊!能忍着被臣子指着鼻子骂。

李承乾心理扭曲除了自己的身体有残疾以外,和太宗皇帝对魏王李泰的偏爱有很大关系。

太子和一藩王地位等同,尊卑不分,文武大臣势必开始站队。

党争愈演愈烈,宗室失和,文武不睦,太子担忧皇帝易储,势必联合太子府属官和军事上的实力派将领寻求谋反,诛杀竞争对手,逼皇帝退位。

这种局面东吴的二宫之争,隋代的杨勇,杨广太子之争,高祖时的玄武门之变都是这个逻辑。

大唐高祖时期

李渊心里突生一阵不详。

承乾之事似乎是一个苗头。

他瞥了一眼自家大郎。

李建成面无表情不知想些什么。

二郎啊,你也能体会到阿耶的难处了吧。

大唐。

“承继皇业,总领乾坤。”

李世民抱着李承乾开始痛哭流涕。

“当初你生在承乾宫,你大父以承乾一名为亲赐。”

“所以阿耶对你抱有重望。”

“但阿耶忘了,你还是个孩子。”

“阿耶应该多关注你的。”

李承乾鼻子一酸,神色触动。

一旁的长孙皇后走来抱住二人,又低头对李承乾道:

“阿耶与阿娘会一直陪伴你的,不要害怕。”

鼻子抽动,李承乾忍不住放声大哭。

“阿娘不要丢下孩儿!”

旁边的两个幼崽啃着手指。

一个想着,自己居然当皇帝了?那海池里的鱼是不是都可以吃了?

一个想着,九兄当皇帝了?那他的玩具是不是就都归我了?

大明。

朱元璋看着天幕,摇摇头。

“太宗皇帝文治武功上上等。”

“就是不会教儿子。”

“你是性喜纳谏了,但太子却并不一定能向你一样从容接受这些从不给自己留情面的谏臣们。”

马皇后给老朱倒杯水。

“你说这父子俩怎么就走到这步田地?”

朱元璋捧着茶盏吹了吹,叹口气道:

“从当爹的角度来看,唐太宗给太子派去这些谏臣的本意是好的。”

“他希望太子能在他们的规劝下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但在年岁渐长的李承乾看来,她爹这么做完全就是为了监视自己。”

“而且随着谏臣们与太子之间的矛盾不断被激化,他们不仅没有帮助李承乾稳定太子之位,反而间接地使唐太宗父子之间的信任丧失殆尽。”

喝了口茶,朱元璋咂咂舌道。

“不是每一对皇帝与太子都能像朕与标儿一样的。”

大明永乐时期

“自古以来,年富力强的皇帝都不喜欢大儿子,除非他只有一个儿子。”

朱瞻基瞥了一眼自家老爹。

朱高炽跟一座大佛一样无动于衷。

朱棣瞥了一眼自家的胖儿子,轻哼一声。

“历史上那么多君主都想过换太子,很多明明都是贤君明君,为什么都想不开呢?”

“孙儿,你说为什么呢?”

朱瞻基一脸荒唐的指着自己鼻子。

“我说啊?”

一旁的朱高炽平静的接过话茬。

“原因很简单,因为恐惧。”

朱瞻基一脸要死的盯着自家胖爹,朱棣则是默默的翻个白眼。

“你像皇帝和太子一般都只相差十几二十岁。”

“当他感觉自己一天天的老去,而太子又一天天的长大,他心里自然而然的出现一种想法:太子会不会等不急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