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
荀子捋了下胡须,问道:“如果现在让你治理一国,你能胜任吗?”
荀子张口欲言,但石磊没有让其开口,继续说道:
“首先,启蒙小学教书之人的月奉很低,以现在的月奉请不起儒生教书。”
“寡人用不起儒家之人。”
“一村呢?”荀子继续问道。
战国初期各国的改革有一部分就是放开招兵限制,让贱民也能当兵,同时给贱民上升渠道。
其中秦国做得最彻底,弄出了军功爵制,其余各国的改革都不太彻底。
至于现在的贱民们无德,那就教导他们有德就行了,如果教导之后还是无德,那就剔除其儒家学子身份。
花费如此大的人力物力置办启蒙小学,这属实让他想不通。
荀子捋了捋胡须,说道:“我听闻王上在乡村大建‘启蒙小学’,我们儒家愿助一臂之力。”
只是他们也不蠢,齐王磊大兴启蒙小学,日后这些人学有所成,就算不能成为齐国的官员,也会成为齐国的基层。
“可以自带吃食,当然启蒙小学提供的月奉和吃食也不会变,除了不能浪费,随你们处置。”
话音刚落,他就大步流星离开。
石磊笑了笑,直入主题道:“夫子找寡人何事?还请直言。”
“伱们吃得了这个苦吗?”
他偷偷打量齐王磊,发现其身材高瘦,根本不像是练习横练之人。
“一县呢?”
养兵二十万,这件事实在是太匪夷所思了,扩大匡家的领地只是小事,能在村里练兵才是其厉害所在。
荀子拱拱手,道:“爱美是人之天性,何笑之有。”
“这……学什么课程不是执教决定的吗?”荀子惊讶的望着石磊。
这样的请求,当然是欣然答应啦。
“可否每天两堂课?”荀子还是忍不住问道。
历任齐王就算有自己的想法,也会先聆听一下儒家教诲,再决定采不采纳,石磊倒好,连儒家的教诲都懒得听。
“你先别谢,启蒙小学的课程是固定的,我最多让你们每天多加一堂课,再多就没有了。”石磊提醒道。
荀子望着齐王磊离去的背影,神色复杂。
有齐王磊在,齐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应该说变化早已发生,只是他以前不知道而已。
“儒家子弟愿意教导乡野贱民?”石磊望着荀子问道。
对他们来说,吃食都自带了,晚上的蜡烛和油灯也不算什么。
石磊起身,转头对站在一旁的鲁总管道:“鲁总管,你送荀夫子出去。”
真的难说,比如他现在最得意的弟子韩非嗜酒如命,其他弟子也有各种各样的爱好,他真的不能保证那些弟子能呆得住。
半个时辰之后,石磊心满意足,对上荀子惊讶的目光,随口解释:“寡人有两大爱好,一是美人,二是美食,夫子见笑了。”
众人听完一阵哗然,自己带吃食倒是没什么,反而让他们有一种崇高感,他去启蒙小学既是施教,也是施恩。
众人退了出去。
“完全没有问题。”韩非更加自信。
要不是齐王磊掌握了二十万新军,他们都想指着齐王磊破口大骂了,反正他们也不是第一次骂,他们不知骂了齐王磊昏君多少次,二十万新军出现他们才住口。
石磊一愣,然后震惊的望着荀子,不愧是荀子,思想够先进的,竟然提出了希望付费上班。
其实儒家内部颇有怨言,儒家圣地是小圣贤庄,齐国说是儒家的自留地都不为过,齐王磊大建‘启蒙小学’竟然没有请儒家之人去执教,这说不通。
荀子愿意让儒家弟子去教导流氓?
不说可能大部分人不知道,在春秋时期,四大公民其实都是贵族出身,只是从事的行业不同而已,其中农指的是‘务农’的贵族,这个务农其实就是后世的地主,贱民没有属于自己的田地,有田地的都是地主,不是地主的也是破败贵族。
不同的人练出的兵都是不一样的,有人练出的兵杀气腾腾,有人练出的兵懦弱不堪,齐王磊如何做到各村的兵气质相近的?
“夫子吃啊!不用拘谨,就当自己家吃晚宴一样。”石磊一边狂吃海塞,一边不忘邀请荀子。
荀子一阵沉默,他没有说让石磊加月奉的话,启蒙小学开遍所有乡村,每个小学稍微多一点支出,汇总起来就是一大笔支出,现在启蒙小学还是齐王磊个人财富在支撑,不是国库支出。
启蒙小学开办之初就饱受争议,直到现在启蒙小学的费用来源还是齐王磊的私库,而不是齐国国库。
这个在儒家之内争论过,已经争了几个月,有教无类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德行,而在现在儒家(非后世儒家)的眼里,贱民不懂礼仪、粗鲁不堪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