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铜钱收购白银和倭国铜,却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倭国国内银贱而钱贵,“明日贸易”后期,大明几乎有十五成左右的白银皆从倭国流入,由于当时的倭国没有对铜矿石进行提炼的技术,倭国的铜矿石往往也含有大量的银元素,因此即使大明以高价收购白银和倭国铜,利润依旧颇为丰厚。
毕竟大明本土极其缺铜,否则当年太祖朱元璋也不会搞什么宝钞,平白降低朝廷的信用了。
另一方面,倭国通过这“勘合贸易”,那也是赚得盆满钵满,不仅日商采购的如生丝、药材、字画、书籍等中原特产在倭国境内获利丰厚,就连大明王朝的法定货币“永乐通宝”,也获得了如同后世美元一般的信用和购买力。
以至于每每勘合贸易船返航之时,倭国国内都是一片“唐船归朝,宣德钱到来”的喜悦之情,倭国上下不再以向明称藩为耻,反倒是因为掌控这条财源而沾沾自喜,甚至在船头竖起“大日国进贡船”的大旗来彰显得意。
长期垄断“明日贸易”的室町幕府,自然吸引了众多“羡慕妒忌恨”的目光,幕府派出的勘合船时常在返航途中,遭遇盘踞在长门、周防等地的大内氏的抢劫,血本无归,不得不向控制濑户内海的大内氏和细川氏让渡“明日贸易”的权益。
这大内氏,就是大内弘贞出身的家族,世代的繁衍和经营,最终令大内氏从周防国大内村的小族群,逐渐发展为世代盘踞本州西部的“西国霸主”,甚至现在这大内氏手里面还掌控着一张王牌,第十代幕府将军足利义材,正在等待机会准备进攻京都,拥立足利义材复辟!
简而言之,大明与倭国的“勘合贸易”,这是对双方政权都有益处的大好事。
可是问题在于,倭国纵民为盗劫掠沿海边民的行为从始至终都一直存在,哪怕大明朝廷派遣使臣问责,这足利幕府也只是轻飘飘一句“无力制止”就搪塞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