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游戏竞技>大过> 第51章 至少四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1章 至少四人(2 / 3)

把土当垃圾倾倒在这里。莫逸信推断是罪犯挖洞穴时挖出来的土。

莫逸信根据村民的指点,扒开浮土根据土的颜色判断出洞穴大致位置,又找来几个年轻的部队战士使用铁锹、锄头等工具挖刨,其中一人在在刨掘时,刨到了一块木板,木板下就发现了一个洞穴,洞穴较小,体型稍微胖一点的人进不去,莫逸信就安排一个较瘦的战士下到洞中,用手电筒观察洞穴的情况,这名战士动作敏捷,很快就勘察完了洞穴,这个洞穴从地面往下挖,下沉到一人多高后,向东挖,一直挖到仓库地面以下,又竖直向上挖,挖开土层后,接触到仓库地面的水泥层时,罪犯就用千斤顶搭配撬杠往上顶,一点一点的把水泥层顶开,慢慢破开仓库地面,进入仓库。

整个洞穴从外侧地面进口到仓库內的出口大小基本一致。中段留了一个休息处,空间较大。为了能下到洞穴中仔细勘察,莫逸信安排几名战士继续挖,把洞穴扩大。在挖掘过程中,莫逸信发现洞穴墙壁的土层呈现几种颜色,而且多处出现,土层颜色不同,层次分明,老莫不明所以然,就叫来省厅刑科所来看现场的影像室宋主任,莫逸信和宋主任扒在地上研究了半天泥土,颜色不同是因为泥土土质不同,泥土成分和含水量等不同而呈现颜色不同,只有一种可能,是“回填土”,莫逸信判断,最开始的洞口,挖掘的较大,这一部分土搬运出来倾倒在地表面,从洞口继续往深处挖,土质肯定不同,洞深处的土挖出来直接倒在原先挖出的空间,这样就形成不同颜色的土层,

这边还在继续挖洞,天黑下来,打着手电筒继续挖,一直到夜里九点多钟才结束。

莫逸信完成任务后,被通知参加专案会议。他赶到会议室时,发现会议早在下午六点就开始了,会议室里烟雾弥漫,大家都在抽烟,各位专家都在各抒己见,好不热闹。

莫逸信坐在会议室门口耐心的听,也没听出个所以然。会议一直进行到夜里十一点多,有的人都打哈欠,疲惫不堪。会议开到这种程度,想发表意见、不想发表意见的人都发表了。

主持会议的专家开始总结发言。

“这案件特别重大,各级领导都很重视,我先说说,大家伙有意见就发表。”

“先是作案人数的确定,从现场勘查的情况看,至少四人,一人负责挖洞,一人负责把土运出去,一人在洞口处用绳索把土吊上去,然后倾倒,还有一人在不远处放哨……”

莫逸信听到这些判断,不太认可,就立刻举起手来,反正专家领导刚才说了有意见就发表。 莫逸信一举手,专家领导没看到,继续在分析案件,他旁边坐的主管刑事技术的张支队认识莫逸信,就指着老莫说“你有啥事?”

莫逸信赶紧站起来,说“我是负责挖洞的,我有些情况要说明。”

专家领导愣了一下,回答“你先说!”

莫逸信说“对于作案人数的判断,我有些意见,刚才在挖洞时,发现了多处回填土。”

在座的人听了都一愣,不明白回填土的意思。

张支队说“你详细说一下!”

莫逸信点头,继续说“就是把洞扩大时,发现洞周围的土层有多种颜色,土颜色不同,是因为湿润程度以及土质成分不同。”

“只有不同土质或者湿润程度的泥土才会呈现出不同颜色,所以我判断,这是不同区域的土摞在一起形成的,根据挖洞的过程可以判断是,深处洞穴挖出的泥土回填到了前面已经挖开的洞穴空间,才造成洞穴墙壁土壤颜色不同,就叫回填土。”

在座的各位听得面面相觑,不知所以然。

张支队理解了莫逸信的意思,说道“你说的是不是前面的洞穴挖的大,后面挖出的土回填到前面洞穴,最后形成的是一条前后差不多大小的洞穴。”

莫逸信说“是这个意思!”

专家领导顿了一下说“你还想表达啥意思?”

莫逸信说“如果是回填土的话,就不需要那么多人来配合挖洞,一个人就能完成洞穴挖掘。”

专家领导一听“一个人是能完成,但人多了更省力。”

在座的人一听,都哈哈大笑起来。

莫逸信漠然坐下,继续听会。

专家领导继续说“这位同志说的是个问题,我继续说。”

这个案件破获后,果然是一人作案。作案人数判断的准确与否在这个案件的侦查中至关重要,大多数人都认为是多人结伙作案,一人作案不可能,会直接影响嫌疑人员的筛选排除。侦查视线会聚焦在多人身上。而忽视单人的嫌疑。这个罪犯以前曾在被盗的武器装备库工作过,当时被列在摸排对象,后来被排除了作案嫌疑。

所以,侦查破案中,那些可能影响侦查方向确定的要件绝对不能判断错误,错误了就会南辕北辙。即使不确定为唯一,但可以包含其中,不可排除在外。

……

“吱呀”办公室门被推开了,老莫从回忆中醒来,罗宇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