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一点多的时候,把空了的狗盆子送回老爷子家,随后于大为便朝着河善村的兴隆屯进发。
去找多年未见的跟屁虫,姚金斧。
兴隆屯地处于家屯西北边,如果走大道,有两种选择,一个是一直往西走,会路过五队屯子,再往北走,看到供销社,就到了一队兴隆屯了。
还有一个是往西走到一个农村的十字路口,再往北走,穿过三队屯子,继续左拐右拐,反正最后也是先到供销社,然后便是到了兴隆屯了。
只是大多数于家屯子的人,走的都是毛道。
毛道从地里面走出来的一条道,很窄,仅够一个成年人的宽度。
每个屯子外都会有一条小毛道,直通河善小学。
一到夏天地里苞米长起来的时候,学校就会每天中午放学,在操场组织不同年级,同一个屯子的学生排成排,选一个队长,带着这一排的同学穿过高高的苞米毛道,回到自己家中。
毛道除了上学用以外,赶集,去供销社买东西,走路过去都很方便。
于大为便是走的这条多年不曾走过的毛道。
别人家的地,每年都会重新打垄种粮食,所以毛道是凹凸不平的,小孩子可能一步一根垄正好,可成年人,步子小了难受,步子大了又怕扯着裆,相当为难。
足足走了四十多分钟,于大为才看见远处的供销社。
白灰破墙的外面长满了枯萎的杂草,南边是一个小门,用几根木条编成的栅栏,抬起来向左一拽就开了。
河善村的供销社很大,砖瓦房,足有九间。中间是两扇红色的木制大门,长长的门把手是纯铁的,底漆早都已经掉了,留下了一层黄,一层绿的残次漆渣子贴在上面。
于大为想着既然来了供销社,就买点东西再过去,很久没见两手空空的终归是不太好。
这两扇门,他记得不论是往外开,还是往里开都没问题,而且最后松开手,又会自动合上。
小时候他经常过来买东西,然后带着小弟们玩大门。
打开门,地面是铺了一层红砖,时间应该是太久了,红砖不仅有裂开的,而且表面都已经被磨得平滑了。
他抬起头,玻璃柜子从房子最东边,一直延伸到房子最西边,中间处是断开的,有个木制的拱形小门。
身后的红色大门呼扇呼扇的来回摇晃,门外的门把手圆环装饰叮叮当当的乱响。
空旷的屋子里,一个男人从最西边单独隔开的屋子里走出来:“买东西呀?”
寒暄之废话文学。
“对,来买点东西。”于大为回以废话。
“看看吧,买点啥。”男人慢悠悠的走过来,打开柜子中间的小木门走了进去。
如今各个屯子里都有了小卖店以后,供销社的分量也就越来越轻,如果不是仗着商品全,可能早就关门了。
不过如今人少的可怜,真要是想买啥东西,屯子里的人如今都喜欢去赶集,甚至路远的,更是开着拖拉机,斗子里站满人,全屯子人就一起带过去了。
“捡点水果吧,苹果,橘子都来点。”于大为扫了一眼供销社里的东西。
鞋子,暖壶,针线,锅碗瓢盆,各种小孩吃的零食……东西比好些年前多了,不过各种东西汇集到空气里的味道,却是一直没变。
如果仔细辨别,细细去嗅,你甚至都能分辨出新鞋底子的胶皮味。
“我怎么看你,这么面熟呢。”男人将水果递给对方,“你是,于大为!”
“伱是……”于大为茫然了,眼前这个男的又高又瘦,满脸雀斑,看着似乎也面的糊地(陌生又熟悉)。
“哎呀!这老同学咋还不认识了呢!小学咱俩并排坐着,中间隔着崔婷儿。”男人脸上堆满笑容,语气中有几分无语,“马子良。”
“鼻涕虫!”于大为脑子里一个尘封的人影,瞬间清晰起来,慢慢和眼前这个高瘦的男人相合!
没错,小时候一到冬天,两个带颜色的鼻涕在鼻孔里,一会出来一会进去……老师看着他都非常无奈。
有一次跟他一起去学校水井旁打水,结果这家伙弯腰的时候,鼻涕就那么吊在空中,于大为深怕对方的鼻涕掉进铁桶的水里,毕竟这水大家用来喝的。
于大为看着他递过来的水果,突然又不想买了。
也不知道是哪个大聪明,把这小子弄到供销社来了。
“你真行,都混上铁饭碗了,哎不对呀,你不是初中辍学去南方了吗?”于大为突然想到。
“唉,别提了,跟屯子里几个大哥一起去了南方,差点没让人贩子把我给卖了。”马子良摇头叹息,“后来实在是外面混不下去了,就回来了,然后就在供销社了,前几年我师父退休,这边供销社现在就剩我自己了。”
“挺好的呀,铁饭碗。”
“呵呵,真要是铁饭碗我就不用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