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还有什么优劣?』
思索着这个问题,钱谦益告退之后,去找王承恩商议——
这件事情,也是他愿意合股的一个原因。有了办报这个理由,他就能光明正大地和内府监太监往来。这样在遇到一些事情时,就能及时收到消息,提前做好准备。
王承恩这些日子一直极为忙碌,因为他不仅要负责整个京报集团,还负责抄报行的整合。以后的报纸要怎么办、怎么印刷发行、发行的频率和日期,都要由他确定。
尤其是在文稿的来源问题上,现在有皇帝在安全学堂培养的一批人,还有宫中文书房的太监写稿,能满足几份报纸需要。但是等报纸种类多了,他们的文章一定是不够的。
所以这几天发行的报纸,上面都有招收撰稿人的广告。并且稿费的标准,定得也很可观——
广告这种商业模式,随着报纸的诞生,开始同步产生,并且在未来成为报纸的重要收入来源。
这些新事物新概念,虽然皇帝提到过,但是把事情落实、而且制定规范,并不是简单的事情。
王承恩一直忙着这些事情,甚至在拿不准的时候,还要请示皇帝。
在他的努力下,《京报》前两期发行得极为顺利,和通政司的《邸报》,卖得不相上下。
尤其是第二期的《高举大同旗帜,建成小康之世》,相比邸报上干巴巴的《经筵召对录》,更加吸引人注意。很多人都在畅想小康之世和大同之世是什么样子,什么时候到来。
甚至有一些人,按照报纸上的广告,来到《京报》投稿。对外收稿的事情,终于有了开端。
本章完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