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历史军事>多元三国说> 第18章:犯长安李傕听贾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章:犯长安李傕听贾诩(1 / 3)

故事档案:犯长安李傕听贾诩

档案编号:xxxx-018号

故事发生年月:东汉末年,具体年份为公元192年。

主要角色:

李傕:原为董卓部将,后成为西凉军的首领。在董卓死后,他听从贾诩的建议,率兵攻占长安,控制了东汉朝廷。

贾诩:西凉军的谋士,以其深谋远虑著称。他向李傕提出了攻占长安的建议,并成功帮助李傕实现了这一目标。

汉献帝:东汉的末代皇帝,被李傕挟持,成为了其控制朝政的傀儡。

吕布:东汉末年著名的武将,与董卓有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关系,后来因为貂蝉的原因与董卓反目成仇。在李傕攻占长安时,他试图阻止但未能成功。

故事背景:

东汉末年,董卓掌权,暴政肆虐,天下大乱。吕布因貂蝉之事与董卓反目,并联合司徒王允等人设计诛杀了董卓。董卓死后,其部下李傕、郭汜等人为了自保,本欲解散军队逃归家乡,但在贾诩的建议下,他们决定率军西进,攻打长安,为董卓报仇。

故事梗概:

在董卓被吕布和王允等人诛杀后,其部将李傕、郭汜等人面临解散的命运。然而,在谋士贾诩的建议下,他们决定率军西进,攻打长安。贾诩向李傕分析了形势,认为趁曹操和吕布在中原混战之际,迅速出兵长安,可以掌握天下大势。李傕采纳了这个建议,并成功地攻占了长安,控制了东汉朝廷。汉献帝被迫流亡,成为了李傕的傀儡。

在攻打长安的过程中,吕布试图阻止李傕的军队,但未能成功。最终,李傕和郭汜等人控制了司隶地区和凉州东部,挟持了汉献帝,把持朝政长达四年之久。这段时期,东汉王朝进一步衰落,为三国时代的来临埋下了伏笔。

故事影响与意义:

政治影响:李傕攻占长安并挟持汉献帝的事件,标志着东汉王朝的进一步衰落和名存实亡。此后,各地军阀割据,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历史意义:本故事体现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残酷现实和人性中的权谋与野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百姓的苦难。

多元三国说:犯长安李傕听贾诩

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英雄辈出。长安城内,原本应是繁华昌盛之地,如今却成了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李傕,这位昔日董卓麾下的猛将,如今在董卓死后,却成了西凉军的首领,手握重兵,心怀野望。

【智者献策,剑指长安】

一日,李傕在帐中与众将商议未来大计。这时,一位谋士缓步而入,正是贾诩。他目光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贾诩微微一笑,拱手道:“将军,如今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我等虽占据一方,但若要成就霸业,必须有一举定乾坤之策。”

李傕闻言,眉头紧锁,问道:“先生有何妙计?”

贾诩轻抚胡须,缓缓道:“长安乃天下之心,若能攻取长安,挟天子以令诸侯,则天下可定。”

李傕听后,心中一动,但又顾虑重重:“长安城防坚固,守军众多,我等如何攻取?”

贾诩微微一笑,道:“将军勿忧,我有一计,可令长安守军不战自乱。”

【计策施展,长安动荡】

在贾诩的策划下,李傕派出细作潜入长安城内,散布谣言,称董卓余党即将反攻长安。城内百姓人心惶惶,守军也陷入混乱。同时,李傕又派出使者前往各地,联络昔日董卓旧部,共同起兵攻打长安。

长安城内,汉献帝听闻消息,惊恐万分,急召群臣商议对策。然而,朝廷内部早已被董卓余党渗透,人心不齐,难以形成有效抵抗。

【剑拔弩张,英雄对决】

李傕见时机成熟,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向长安进发。长安城外,吕布率领的并州军早已严阵以待。两军对峙,剑拔弩张。

吕布纵马而出,手持方天画戟,指向李傕,大喝道:“李傕逆贼,速速下马投降!”

李傕冷笑一声,道:“吕布匹夫,你虽勇猛,但今日我西凉军数万将士在此,你岂能抵挡?”

言罢,李傕挥手下令,西凉军如潮水般涌向并州军。吕布一马当先,与西凉军展开激战。两军将士勇猛无比,杀声震天。

【智勇双全,计取长安】

就在两军激战之际,贾诩悄然潜入长安城内,暗中联络城中守军将领。在贾诩的游说下,部分守军将领心生反意,决定暗中投诚。

就在吕布与李傕激战正酣之际,长安城内突然火光冲天,喊杀声震天。原来是投诚的守军将领打开了城门,放西凉军入城。吕布见势不妙,急忙率军撤退。然而,李傕早已布下重兵拦截,吕布无奈之下,只得率领残军突围而去。

【霸业初成,天下震动】

李傕攻取长安后,挟持汉献帝,自封为大将军、领司隶校尉、假节,封池阳侯,总揽朝政军权。他颁布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