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贴对联的时候都是用胶带来着“以前的农村,都比较穷,哪里买得起胶带或者胶水啊,大家伙贴对联,都是用浆糊!”沈飞微笑着解释,“那个时候的浆糊可不是现在的这种白面浆糊,而是杂面浆糊,多以玉米面为主!”白面比较贵嘛,哪里舍得用作浆糊贴对联呢所以,久而久之,老一辈养成的习惯,很难改,也就一直沿用下去了杨蜜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又涨见识了,“怎么贴,是把浆糊直接刷门上么”“那倒不是,有点浪费,而且也无法确定刷的范围!”沈飞指了指自己已经扑在干净地面上的门画,“喏,在门画、对联的背面,抹上浆糊”“用勺子么”杨蜜看了看自己手里的小勺子。“你脚边不是有个小毛刷嘛,就用那个!”沈飞指了指。“哦哦哦,我来,我来”杨蜜已经自报奋勇的拿起毛刷,蘸了蘸盆子里香喷喷的浆糊,然后开始往门画背面刷……一个刷浆糊,一个贴门画,两人搭配,干活不累,杨蜜还时不时的发出咯咯小声,跟个可爱的小女孩似的瞧着沈飞和杨蜜两人有说有笑、和谐的一幕,站在厨房门口的沈妈妈嘴角不自觉的挂上了弧度,心中喃喃:很好的一对啊刚自语结束,沈妈妈顿时呸呸两下,做出打自己嘴巴的虚动作,“瞎想啥呢,小飞还能娶两个媳妇不成不该多想,不该多想啊”摇了摇头,沈妈妈重新走回厨房,开始和面,准备包饺子夏县的习俗,或者说这周边的习俗跟其他地方的不太一样吧;过年,是从中午开始的。中午一顿,吃饺子,放鞭炮,庆祝一年结束!等到了晚上,会做一桌子丰盛的晚餐,一家子老小围坐在一起,吃饭、喝酒、说话,八点开始看晚会如果男人比较多,喝酒时间比较长,小孩和女人基本上会去看晚会,男人们留在饭桌前继续喝酒等到晚上十二点那一刻,家里会放炮,大家倒计时、守岁!有条件的家庭,也会买一些烟花什么的,在家里放一放等年初一清晨,或者说从过了年三十十二点之后,村子里的鞭炮声就不绝于耳了,甚至会持续到第二天中午…………一起包饺子的时候,杨蜜也凑了过来,“阿姨,我能一起包么”“可以啊!”沈妈妈满脸慈祥的笑。“嗯嗯,我先看阿姨包,然后跟着学”杨蜜坐在小马扎上,表情认真的盯着沈妈妈的动作,像极了认真听讲的小学生一会儿之后,沈飞的手机响了,扫了眼微信,是安妮发来的图片,“我包的,好看吧”沈飞发了个大拇指表情。对方发来一个亲亲表情沈飞脸上露出甜蜜的姨母笑,正在包饺子的杨蜜扫了眼沈飞,笑着问了一嘴,“小女朋友发来的消息吧,瞧把你给甜的”“006发来的祝福短信!”沈飞随口胡诌。杨蜜撇撇嘴,显然不信,然后拿着自己刚包的饺子,“阿姨,是这样吧,我包的好丑哦”“包饺子讲究个熟能生巧,多包几次就好了!”沈妈妈依旧一脸慈祥,“你这第一个包成这个样子,已经很难得了”“记得小飞小时候包饺子,都撮成一团了;压根不是饺子,我看呐,就是塞了饺子馅的面团子!”沈妈妈面露回忆之色的笑着闲聊“噗哈哈哈,面团子,没想到小飞弟弟包饺子的功夫也很差欸”杨蜜开心的笑了,然后扭脸看向沈飞,“要不要试试说不定长大了,手艺见长呢”“不了不了,肯定见长不了,我就不献丑了!”沈飞摆手拒绝,然后坐在了土灶门口,“我烧火,准备下饺子!”约莫十一点半的时候,沈爸爸点了很多香,在灶台旁边拜了拜,然后插了几根“这是干什么”杨蜜不接的问道,心里暗戳戳的寻思:没想到叔叔阿姨还搞封建迷信这一套。沈飞却笑着解释,“这是在给灶王爷上香!”“灶王爷”杨蜜纳闷。“是啊,灶王爷要升天,咱们烧香给他送行!”沈飞继续解释,“不仅要烧香,待会儿出锅的第一碗饺子也要摆在灶台边”“也是祭……灶王爷的”杨蜜瞪大美眸。“嗯呢,送行饺子迎风面!这是习俗,无关乎封建迷信”沈飞说道。“哦哦哦,又长见识了”杨蜜煞有介事的点头。等水锅里的水烧开了,杨蜜和沈妈妈也包了不少的饺子,沈爸爸拍了拍沈飞的肩膀,“我烧火,你妈下饺子,你去外面把鞭炮放了”放鞭炮,小时候最喜欢的环节!即便现在已经二十出头,沈飞依然很兴奋,咧嘴一笑,“好嘞”“那个,我……我……我可以放么”杨蜜搓了搓手,小心翼翼的问道,但小表情一副跃跃欲试的神态却掩饰不住“当然!”沈飞点了点头,然后从桌上抽出一根香,用火机点燃,把燃着的香递到杨蜜手里,“待会儿就用这个,点着就跑,别炸着你!”跑晚了,就会像某个电视剧里,白灵变黑灵了“嗯嗯,我记住了”杨蜜跃跃欲试的表情更加强烈。沈飞拿着一大盘鞭炮,脸上洋溢着笑往小院门口走去,杨蜜跟在他身后,猫着腰就要点,沈飞扭头顿时吓了一跳,“卧槽!你搞毛!”“点炮啊,不是你让我点的么”杨蜜理所应当的回应,还白了眼沈飞,“一惊一乍的,吓我一跳!”“呃是你吓我一跳好不你是想炸死老子啊你!”沈飞没好气的瞪了眼杨蜜,“要点,也好歹等我把鞭炮挂在栅栏上再行动啊!”“哦哦哦,忘了考虑你了,哈哈哈”杨蜜笑的超开心,颇有些没心没肺的样子很快,沈飞把长长的鞭炮挂在了围墙栅栏上,像一条红色的蛇一样,红红火火的,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杨蜜笑嘻嘻的问着,“现在全国不都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么你们村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