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姆石崖。”
“那里只剩下我们低声应答。”
“让我像天鹅,在死前歌唱。”
“亡国奴的乡土不是我邦家——把萨摩斯酒杯摔碎在脚下!”
伊莲娜小姐轻轻的念起了一首诗句。
它是诗人拜伦《哀希腊》的最后一个诗节。
在写下这节诗的四年以后。
这个英国人病逝在希腊民族解放的战场,从此便成为了整个西方文艺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后世很多欧洲诗人或者自诩为诗人的家伙,都嫉妒拜伦嫉妒的要死。
嫉妒他的才华,嫉妒他的人生,嫉妒他的薄命。
甚至嫉妒他的死。
安娜听说她太爷爷在学校里上学时,有位同窗的父亲,年轻的时候,就极为崇拜拜伦。
照片里他烫着拜伦一样蓬松的卷发,穿着领子很长的衬衫,还有丝绸的袖套。
也是当年一条很潮的文艺青年。
战争爆发的时候。
别人身上都带着陆军手册,带着作训文件,他的黑色小羊皮领龙骑兵中尉制服胸口的袋子里,始终放着两本诗集。
一本是自己的诗,他自费找书商印刷了三百本,给小圈子里的人传阅。
另外一本,就是拜伦的诗选。
仿佛在说,“拜伦?伱看到了么!你做到的事情,如今我也做到了,我带着诗歌冲向战场了!”
然后他果真就死了。
死在了1916年东线和沙皇俄国的大会战之中。
那年冬季,沙皇俄国发动了布鲁西洛夫攻势,包括40万俘虏在内,一个冬天奥匈帝国就损失了超过150万军队。
他以为自己是龙骑兵的中尉,是勋爵,是去骑着珍爱的战马赢得欢呼、掌声和荣誉的。
战争会在一个月内结束。
那时,
他将带着勋章回家,把自己的诗集抛赠给高唱《上帝保佑吾皇弗朗茨》的人群之中。
事实上战争整整持续了四年三个月。
大帝国们为了划分霸权与地盘而相互撕杀,世界被打的千疮百孔。
整整一千万人死于战火。
在重炮、机关枪、铁丝网和机关枪面前,龙骑兵的中尉死的丝毫不比沾满泥浆的士兵更加的英雄或者更加的荣誉。
寄给父亲朋友的最后一封信中,再也没有了出征前的英雄气概,意气风发。
充斥着对战争的迷茫和畏惧。
可他还是死了。
死的无声无息,无人记住。
他那么崇拜而又那么嫉妒拜伦,拜伦死于希腊的独立运动,而他却死于一场以入侵塞尔维亚为开端的侵略战争。
还有比这更加黑色幽默的事情么?
每一个不成功的艺术家,都会以为自己是那只最与众不同的天鹅。
他们以为自己能引吭高歌出与众不同的曲调,被后世的人们传颂纪念一次又一次。
而事实上。
他们只是时代这口炖煮一切的大锅里的一只普普通通的灰鸭子,迷迷糊糊稀里糊涂的就被炖煮了个干脆。
没有人会记得他们的存在。
没有人会记得他们的死。
甚至。
也没有人会记得他们的生。
可想毁灭你,需要的也仅仅只是一颗猎枪里的子弹。
有些时候,那些开枪的,是疯狂的时代。有些时候,是家人,是以号称“爱你”,“为你好”的名义,扣动的扳机。
伊莲娜小姐的日常生活非常忙碌。
自从安娜成为了《油画》杂质视觉艺术栏目的经理以后。
她每天的日程安排的很满。
每一周恨不得都能接到十张以上的各种大大小小的双年展,艺术节,艺博会,顶级个展的策展人,组委会和主办方政府,邀请伊莲娜小姐出席担任评委的邀请函。
也恨不得手下有二十个买手指南推荐评级在四星半,或者福布斯艺术家富豪榜榜上有名的大艺术家需要去采访或者撰写相关专栏。
想要手握权力,就注定不可能变得清闲。
以《油画》杂志的体量,普通的身价百万美元量级的画家,她是可以发邀请函协调时间把他们叫到奥地利来采访,或者干脆网上采访的。
但还是有些画展,有些真正的大师。
安娜觉得自己亲自跑过去见一见。
她是个喜欢慢节奏旅行的人。
喜欢汽车胜过火车,喜欢火车剩过飞机。
伊莲娜小姐认为旅程的精髓在于过程而非结果,如果没有时间走过大街小巷,慢慢的体会窗外滑过的风景,那么就失去了旅行的意义。
但这一个多月的时间。
她的那架达索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