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女生耽美>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322章 道家宗师庄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2章 道家宗师庄子(4 / 6)

为自己的感受与领悟,便形成了各种千差万别的争议。

从根本上来讲,这些争议一点意义也没有。

就像那些树洞发出各种声音一样,他们都认为自己发出的声音是对的,其他的都是错误的,但其实他们感受的都是同一阵风。

庄子进一步强调,如果没有风,它们连发声的机会都没有。

但奇怪的是,人的各种情绪,变化莫测,时而欢喜,时而愤怒,时而悲哀,时而快乐。

有时多虑,有时感叹,有时后悔,有时恐惧,有时放纵,有时张狂,有时作态,就像音乐从空虚中发出来。

仔细想一想,世人也是如此,总是莫名其妙地生气、哀怨、悲伤、愤怒,却无可遏制。

从这个层面来理解,世人就无法不进入形而上学理解了。

当世人用形而上学来理解,就知道世人真的很渺小,连自己的情绪都把控不了。

这是《齐物论》的第一个层次,庄子在此让世人知道了认知局限,世人所发生的争议,都是因为自己的内在不同而已。

“逍遥游的境界是什么?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开篇,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内涵所在。”

“读懂逍遥游,那么庄子全篇皆通。”

“可以说,逍遥游既是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也是终极追求。”

“有人说庄子是避世之学,但是庄子用逍遥二字诠释了人生的真理。”

“悟透逍遥,那就是回归了自我。”

“进可出将入相,退可归隐山林。”

“逍遥,是庄子所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庄子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

“人就不会有烦恼,才能真正快乐,才是真正的逍遥游,也就是虚己以游世。”

“庄子借至人、神人和圣人的境界,其实指出了束缚人的三条绳索。”

“一是自我认知,如追求以自我为中心。”

“二是功利价值,如追求功绩成就、财富利益。”

“三是声名地位,如追求社会地位、个人影响。”

“这三条绳索是我们心灵不自由,也是带给我们焦虑烦恼的根源。”

“从小我们就被告知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科学家,而不是一名厨师。”

“很多时候,我们都被所谓有用给绑住了。”

“有用就是务实,务实就是功利。”

“仿佛我们出生就是应该去达成别人口中的所谓有用,但这是没有创造性的短视。”

“庄子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因为一切有用都是从无用中来的,没有无用,则无有用。”

“不论是什么人还是什么事或物件,无用和有用都是并存的,没有绝对的无用,也没有绝对的有用。”

“我们这一生,总是在不停的去计较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无用的,也不停的去做一些看似有用的事情。”

“也正因为这样,才让自己活得非常辛苦,最终变成了别人的奴隶。”

李世民:《庄子》这本书是道家文化的经典,它的首篇《逍遥游》更是经典中的经典。

《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它反映了庄子的人生观。

庄子把不受任何束缚的自由,当作最高的境界来追求,认为只有忘却现实,超脱于物,才是真正的逍遥。

庄子用简洁优美的文字,讲述了几个小故事,引出了对人生境界的思索。

故事很简单,却蕴含着为人处世的深邃智慧。

《逍遥游》中说到,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意思就是小智比不上大智,短命比不上长寿,说的是眼界与局限。

人生如旅途,你来我往,每个人有自己要去的地方。

和见识短的人争辩,纯属浪费精力。

与层次低的人说理,就像对牛弹琴。

关于这一点,庄子在《逍遥游》中就用讲故事的方式说过。

在北海有一条大鱼,在起风的日子里变成大鹏鸟。

因为它要借着这阵大风飞到南方去,这一过程历尽艰辛。

蝉、斑鸠、麻雀这些小东西对大鹏鸟的举动不能理解,也很不以为然,讥笑鹏多此一举。

它们觉得,一辈子生活在草丛树林就很好。

对于外界的各种不解、质疑、讥笑,大鹏鸟没有多发一言。

而是坚定自己最初的信念,乘风而行,一往无前。

人类社会,同样如此。

有些人惯用小聪明,有些人拥有大智慧。

有些人像故事里的斑鸠麻雀那样鼠目寸光,为眼前一亩三分地沾沾自喜。

有些人和大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