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能征善战的神机营,出兵打仗从无败绩,加起来地方上的军头还是能服气的。
神机营现行编制,炮兵二个营,人数二千,步兵三个营,人数约六千,骑兵一营,人数约五百。算上辎重营的两千人,总兵力一万上下。
现在有三千骑兵的支援,这么一股力量加起来。全副新式武装训练有素的神机营,战斗力在这个时代绝对是独一档的。
就这,还是抽调了一部分人马给牛继宗带去了两江,不然更强大。
当然也不是没有隐患的,贾琏没说,杨统制心里有数。那就是神机营真正的老兵现在只有五千左右,其他的都是抽调一部分后来补充进来的。
训练自然是没问题的,但是训练和打仗是两回事,没打过仗见过血的,真就不是一个概念。
承辉帝、兵部、岳齐,三个方面其实都不愿意看见一支太过强大的神机营在眼皮底下。
这个情况贾琏是有心理准备的,即便是贾琏的死党杨统制,心里也是有账本的。他能做的也就是按照当初贾琏留下的操典,死草新兵!
这么说吧,神机营别的不说,训练严格程度在三大营之上。
大军在官道上前进,远远的能看见一股巨大的烟尘。平原上看的远,行至途中依稀看见昌平县城时,前方有骑兵来迎,看看日头在山巅,要赶夜路了。骑报飞至,前锋营带来一个不好不坏的消息,昌平县粮库里粮草不足,仅仅够支撑大军一天之用,其中草料不缺,粮食从士绅处募来的。
这个消息贾琏知道了也很无奈,具体到三边附近的每一个县,都有类似的问题。
你说县城存粮不足吧,也对也不对,官库存粮不足,士绅的仓库里粮食倒是不缺的。至少供给神机营是足够的。
按照制度,三边所需补给由朝廷供应,问题是当地就不是产粮区。太祖时期搞开中法,但架不住有商人太机灵,就地采购粮食供应给军镇,拿到回执后去提盐引。有一家这么干,后来的商人都这么干。眼下正值青黄不接的季节,粮食价格正高的时候。县令大人看着钱,不能不挣吧?
如果不是突发战事,这点事情也不叫事,每年差不多都是这个情况,换一个县令来了也是如此。或者说,由不得他不如此。
昌平县令胆战心惊的主动前出二十里迎接贾琏,他是真的怕。主要是贾琏这个人,现在不是臭名昭著,是谁碰谁死的恶名昭著。
贾琏见了这位张县令,也没废话,直接问他:“天色已晚,县令大人速速回去吧。”
当着行军大队的面,远远的见贾琏在旗号簇拥下走近,张县令要命不要脸了,噗通跪在路边,不避尘土,大声喊:“贾都督救我。”
贾琏没时间跟他废话,毫不停留,只是丢下一句话:“明日天亮前必须看见三天的粮食,否则自己一根绳子吊死,别让我派人动手。”
张县令闻声连忙起来,二话不说,策马狂奔,超越贾琏,超越整个行军队伍。
这时候天色已经黯淡,距离昌平虽然不足二十里了,贾琏的主力全部赶到,至少还要三个小时,到时候天早黑了。
没法子,为了抢时间,只能赶夜路,好在有县城可以住,不用野外宿营。真要住在城外,辎重营不在,帐篷都没有。
县城不大,没有足够的地方安顿神机营,贾琏只好让张县令一定要安顿好骑兵,至少要安顿好马匹。其他的官兵,一律不许进入民宅,大街小巷随意找个地方扫干净休息。唯一麻烦的是还要找足够的地方挖旱厕,神机营禁止随意大小便。
张县令为了活命,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天亮前,一万五千人,三天的粮草全部准备就绪。也不知道他是怎么说服本地士绅的。
后来贾琏才知道,哪用说服啊,直接报了贾琏的名字,士绅们比谁都积极,不积极不行,真怕啊。
这狗东西当初在南阳,在郧阳,给士绅们折腾的欲死欲仙,吃了无数的弹劾也没见掉一根毛。
民间传闻不知道多狂野,什么南阳士绅家破人亡都是小事,妻离子散才是猛料。都说神机营每次打仗都发财了,士兵们赚的多,凭啥啊?
仔细联想一下,那不得自己吓自己啊。当兵的想快速发财,纵兵劫掠啊。
别以为这是瞎想的,读过史书们的士绅都知道,官兵抢起来才是真的狠。届时不小心冲撞了女眷,哭都没地方哭,事后女眷不得自己吊死啊。
这一夜,整个县城的士绅百姓们,都在惶惶不安中度过,下半夜没动静的时候,不少百姓还悄悄的爬墙头看外面。
结果看见的是一条毯子铺在地上,睡在地上的神机营官兵。
为了不惊扰百姓的正常生活,也为了赶时间,贾琏的军令三更起,五更走。
天彻底亮了之后,神机营主力已经出了县城,留下一千人手等待粮草。
整个县城都沸腾了,百姓无不自发的站在道路两边,目送这支前所未见的官兵押送粮草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