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李如安听到了“北镇抚司那边正在扩招人手”之类的讨论,似乎是有人收到了小道消息,引起了所有人的兴趣。 在明朝,锦衣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负责宫内的伴驾与仪仗之事,听命于亲军都尉府,另一部分则是负责宫外的侦缉与刑狱之事,听命于南、北镇抚司——这些宫内侍卫也同样是锦衣卫出身,但他们并不似宫外的那些锦衣卫一般油水十足,这般小道消息自然是引起了所有人的关注。 李如安只把这一切视为巧合,认为是天赐良机,连忙是走到德庆皇帝的御案后面,迅速用钥匙打开了御案下面的密匣,然后就装作一副整理御案的模样,实际上则是偷偷翻阅密匣里的几份奏疏。 很快的,李如安已是寻到了太子朱和堉的那封密疏,因为时间紧迫的缘故,也顾不上推测这封密疏里的内容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深层意义,只是一目十行、速读了一遍,把大致内容记在了心里。 做完这一切之后,李如安见到无人察觉到自己的异常,不由是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 把太子朱和堉的密疏重新放回原位,正想要锁上密匣,李如安抬头一看,却见到御书房外的侍卫们还在相聚讨论,并没有关注到御书房的动静,不由是心中一动。 李如安很清楚,御书房密匣之中的这些奏疏,每一份都是极为机密紧要,任何一份奏疏的内容流传到外面都将会引发轩然大波,甚至是震动朝野。 从某方面而言,这些奏疏都是德庆皇帝今后的底牌,只是目前还不到掀开底牌的时机罢了,所以才会刻意压着。 李如安认为自己还有时间,就忍不住想要多看几份密匣里的奏疏,让自己也多些底牌。 于是,李如安怀着忐忑紧张的心情,再次从密匣之中拿出另一份奏疏迅速翻看。 结果,李如安只是翻看了另一份奏疏的第一页,就忍不住手上一抖、表情稍变! 只见这份奏疏之上,赫然写着——“……臣李纯臣叩请陛下,经由臣亲身查探多时,已是搜集到诸多切实证据,弹劾户部尚书赵俊臣为陛下督建行宫期间,屡屡是徇私舞弊、欺上瞒下,刻意拖延行宫建造进度,大肆挪用与贪墨行宫的专造银款,行宫所用木料、石材等等皆是以次充好,尚不及民间寻常富贾造园所用……” * 而就在李如安偷看密匣里的奏疏之际,紫禁城的另一边,太和殿的朝会也逐渐进入了高潮。 今天的这场朝会,主题就是两个字——“弹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