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读圣贤书,是个单纯的人。
给事郎这个职位偏偏很适合他,因为他心思单纯,不会被金银美人所收买。
而且他出身侯府,背靠安国公府,没有哪个小县令敢和他对着干。
他这样的性子定然是刚正不阿的,只要拿出读书一半的韧性来做官,就差不了。
“他年纪小,可以给他选一个近一些的地方,好让勇宁侯能关照到。”赵为迳贴心地说。
只是闵文殊却说:“臣妾觉得,可以放他去北地,家父在北地的影响力还在,他也更了解那边的风土人情。”
赵为迳没有当场同意,只说会考虑。
三百个官员当中,就这么一两个年纪小的,吏部也会特别关照。
安容锦对头名更感兴趣。
崔源这个名字她前世听说过,他出名是因为他曾写了一篇轰动天下的文章。
当时太子府的幕僚私底下说,这崔源要是参加科举,肯定能得甲等。
只是她死的时候,也没听说他有参加科举。
“崔氏一族也要在官场上崭露头角了吗?”
赵为迳笑得有些神秘,骄傲地说:“崔源才华横溢,能请动他可不容易。”
安容锦忍不住揶揄道:“您好不容易请动的大才,就放出去当个县令,不觉得大材小用?”
赵为迳摇头,“县令掌管一县政务,就是缩小版的朝廷,有才华也需要用在百姓身上才叫好官,否则他不如留在翰林院做个编修。
若他做出政绩,三年便可升官,这一路实打实地升迁,比什么家世背景都强。”
说白了,赵为迳放出去的这些人都是朝廷大员的储备力量。
他们需要在地方上打磨棱角,学习为官之道,也学会如何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如果只是会写文章,最后顶多也就是个中书舍人,想要入阁执掌朝政大权就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