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大嫂。
全村谁不知道这大嫂,成天在家打鸡骂狗,和丈夫不睦,跟妯娌不和。
可现在……人家进退有度,知情达理,一家上上下下都喜欢她。
“大嫂,你可算来了,要不然菜都凉啦!”
孟氏和李氏忙不跌给萧望月加菜。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人散的差不多后。
萧望月的儿子,姜阿松这时候来到她身边——“娘,我有事,要同你说。”
他伸出小手,轻轻的拽一下萧望月的衣角。
“你说罢,娘听着。”
萧望月轻声说道。
姜阿松一向是个别扭性子。
他也还没有对萧望月彻底的放下成见。
总觉得变好的娘亲,没有那么真实。
所以大多数时候,不像妹妹那般如此亲近对方。
小人迟疑着开口:“家里是不是有钱啦?”
姜阿松的眼底带着一抹犹豫,而萧望月不知该如何回答他。
若说没钱,一方面做着绢花的买卖,另一
方面也卖了珠子,自然比从前要宽裕许多。
若说有钱,房屋不过一置,地不过两亩,银子也不过十几两,实在算不上富裕。
萧望月斟酌着开口:“比从前,稍稍过得去。”
姜阿松听到这话,如负重释一般:“既然如此,那能够送我去私塾么?”
他年纪虽小,却也知道寒窗苦读,金榜题名意味着什么。
寻常百姓,没有太多的资本,唯靠着出仕才能谋取一番作为。
“阿松,你想好了要去私塾?”
萧望月认真的问他。
姜阿松今年不过六岁,年纪稍稍小了一筹。
据萧望月所知,在京城这样大的孩子,通常是不去私塾的。
通常是请人来家里启蒙之后,带到十岁左右才会送去私塾。
“我会读千字文……可以免去启蒙,能省一笔银子。”
姜阿松似乎看穿了萧望月的担忧,他淡淡的解释起来。
千字文,是父亲在家时教他的。
他年纪虽小,人却早慧,许多字眼教上个一两遍也就认识了。
不必再费心启蒙,直接把他送去私塾,还能省上一笔银子。
“阿松,既然你想去私塾,娘亲要自然会答应。”
萧望月一点头。
她还真是捡到便宜了。
肖氏的儿子,倒是个聪明懂事,早慧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