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沿着小路慢慢走,平日里寻常的路段在暴雨的冲刷下变得泥泞又湿滑。
中途苏思水和李氏都各摔了两次,不仅衣服沾满了泥土,连带着雨伞也坏了一把。
苏思水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娘,把雨伞收起来吧。”
反正衣服都湿了,再打伞也是徒劳无用。
平时一刻钟的山路,今天花了整整近半个时辰才走完。
两人刚到村口,就发现不少村民冒着雨,搭着梯子往自家屋顶上爬。
一捆捆稻草填上去,试图修补漏雨的缺口。
“杨大伯!”
苏思水扯着嗓子连着大喊了好几声,屋顶上的人才回过头来。
杨大山用衣袖擦掉糊在眼睛上的雨水,这才认出她们。
“水丫头,长贵媳妇,你们咋来了?”
说话间,杨大山的媳妇张桂兰走了出来,看到两人赶忙递过自己的雨伞。
“呀!你们咋不打伞呢,瞧这淋得一身都湿透了。”
苏思水把伞推回去,“没事的张婶儿,我们自己有伞。”
李氏看着站在屋顶上忙活的杨大山询问。
“这是漏雨了?”
张桂兰叹气,“漏了一晚上了!家里全是水。”
头顶传来杨大山的催促,“媳妇,我找到个大洞,赶紧再扔些稻草上来
!”
张桂兰正要应声,苏思水却递过去两块木板子。
“婶儿,用这个吧。”
“这是我爹平日做木工剩下的边角料,你们拿去补洞正合适。”
张桂兰眼前一亮,“呀!这么厚实的木板子,正好用来盖在屋顶上。”
“水丫头,你们可是帮了咱家大忙了!”
苏思水摆了摆手,“都是邻居,应该的。”
“那你们先忙着,我们去其他家看看。”
告别的杨家,李氏忍不住询问。
“水儿,这木板明明是你爹特意准备的,你为啥说是剩下的边角料?”
苏思水做了个噤声的手势,“这暴雨比预料的还大,村子里不少人家的屋子都漏了雨。”
“要是让他们晓得咱家提前做好了准备,搞不好都会跑来要木板。”
斗米恩升米仇。
她不介意给人方便,但前提是要保证自家的安全。
李氏若有所思地点头,转身就碰上隔壁的周大娘。
“哎呀,这雨都灌到屋子里去了,这可咋办啊?”
苏思水定睛一看,发现对方家门口并没有来得及修筑防水的土堤坝。
再加上地势低,积攒的雨水早就没过了门槛,灌进屋子里。
“周大娘!”
苏思水招呼一声上前,取了块木板子用力
插在门口,刚好隔绝了外面的雨水。
“你们这么扫是没用的,得把门口的堤坝修起来。”
她说着指了指隔壁邻居门口的土墙。
“看到了没,先把土垒起来,不让水继续倒灌,再把已经进门的水舀出来。”
周大娘恍然大悟,“我晓得了,我这就让儿子去做。”
苏思水:“这木板就送给你们了,回头要是屋顶有漏洞还能补补。”
“我们先走了。”
母女两人这么一路转悠下来,村子还没走到一半,手里的木板就已经全送出去了。
钱田带着钱种苗冒雨巡查,正好和她们遇上。
“村长!”
“水丫头,听说你们在给乡亲们发补屋顶的木板,真是多谢了!”
苏思水抬起手遮在头顶,“都是以前我爹做木工剩下的边角料,东西不多,能帮到大家就好。”
“村长,有个事我想跟你商量一下。”
钱田大吼:“你说。”
苏思水回头看了眼手忙脚乱的村民们,“大家或多或少都遭了灾,这还只是第一天的暴雨,等再过两天,情况只会更糟。”
“依我看,大家最好能联合起来抗洪。”
钱田连连点头,“我也这么想。”
“刚才我和种苗大致统计过了,光是需要修
补屋顶的户数就占了村子的一半以上,还有些需要在门口筑堤坝的。”
“等这一波忙完,我打算把村里的男人都集结起来,挨家挨户地检查。哪家需要修补帮忙的,大家一起搭把手。”
苏思水朝对方竖起大拇指,“村长想得就是周全,不过还有一件事……”
她看向村口的方向,“我们刚才过来的路上,发现大量的雨水顺着地势往乾村汇集。”
“为了防止内涝,我建议在村口的位置挖一条排水沟,把水给引走。”
“不然光靠各家各户门口这么小小一截的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