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盘算了一下才明白,虽然苏研给的价低些,但是苏研能一口结清银钱。
至于贩卖过程中的损耗——例如卖不完或者时间久了菜不能卖了——都不归他们管。
而且基本上两天一送,极其规律。
这不仅让他们能从每日卖菜的事情上解脱出一个劳力,还能让他们不再为卖不出去菜而费心。
总结下来,竟是好处多多。
这么下来不过几天,来苏研这里送菜的更多了。
苏研不得不杂粮的装备挪一挪,腾出空间来给蔬菜。
这样一来,这两间屋子竟然满满的摆的都是各类时令蔬菜,远远看去,竟真有现代生鲜超市的影子。
时人一方面觉得她家这店稀奇还方便,另一方面也是街上单独的菜贩子越来越少,渐渐的也都来她家买菜。
最后发展到这整条街,甚至另一条街的一些丫鬟婆子,都会来她家买菜。
一时店里也人头攒动,竟是有了旺季的人气。
好在她家这临街的两个屋子真不算小,虽人流最多的时候觉得有些拥挤,但人流正常的时候,倒也算是绰绰有余。
两人的店面就这么火起来,苏研与何安也正式进入了繁忙时刻。
有时候人太多,扰的苏研看书的时间都没有。
好在现代人,最会利用一点点的碎片时间了。
她在店里无人或者人少或者正午做饭之余,抽出空来继续看赵婉寄过来的书。
不过多久,就把赵婉给她的书看完了。
然后赵婉听闻,又加紧送了些过来。
苏研看的如痴如醉,但为了不耽误店里的生意只好忍着。
中秋将至,店里的生意愈发繁忙,两人都走不开,没办法回苏研娘家送节礼。
只好托了人把东西带回去,并带了口信,等这段时间过去了再回去娘家看看。
苏家人也理解,表示没事,同时还为苏研家生意火爆开心。
苏研家生意好,以后他们也能跟着沾点光啊。
就像前段时间运送新粮,何安把这些事情托付给苏家。
苏家自然没从中拿到什么银钱,但是一些隐形的好处他们得了不少。
现在他们一家在村里地位很高,说话做事都受人尊重。
且因为何安的小粮铺,村里一些人家以后年年卖粮估计都要经过他们的手,自然也不敢得罪他们。
他们家现在别提过得多舒服了,苏爷爷一辈子都没像现在这样受人爱戴过。
他甚至有点飘,但是看到更飘的大儿子一家和老伴,不得不赶紧清醒敲打他们。
现在他们的一切都是因为何安,若是不知好歹在村里作威作福,早晚会把如今的威望耗尽。
他们家几辈子贫农,好不容易有些起色,即使这起色是靠别人,但他也决不允许谁掐灭了这团小火苗。
因此对待苏研太忙,没法中秋回来的事情他一点不生气。
不仅不生气,他还让苏二郎送苏母去县里看看,帮的上忙的就帮一把。
现在打好关系,以后苏研家的店做大了,何愁不照顾亲小舅子?
往大的说,说不定以后苏二郎也能在县里安家。
那就是彻底洗净泥腿,翻身做城里人了。
苏母对此自然也是高兴地,婆婆偏心没关系,公公明白利弊就行。
这个家说到底,还是公公当的。
因此就带着苏二郎高高兴兴的去了县城,到地方发现苏研何安果然很忙。
然后苏母与苏二郎赶紧加入战场,跟着苏研一起出去招待客人。
她嘴笨,最开始不会说什么。
但一天下来,发现也没什么难的。
就是记住菜价,有人来问把价钱报出去便是了。
若是遇到那等砍价的人,那她可算是遇到对手了。
凭借这些年纵横市场的杀价作风,愣是把人说的哑口无言,悻悻的原价买回。
当然她也不是那等一味的不知进退的人,没让这些人砍到价,就在人家临走时送上一把品相不太好的菜。
也算是退了一步,最终把人高高兴兴的送出门。
这一天下来她也算是上手了,在这些买菜的妇人中间如鱼得水,混的比苏研这个正经的老板娘都熟悉。
临走的时候还依依不舍,若不是还要去娘家家走礼,她都想像二郎一样在这边继续帮忙了。
这一天天的,看着铜板一个个的丢进盒子里,那响声,别提多悦耳了。
但是再不舍,还是要回去,
走的时候苏研把舅舅家卖山货的银子给了苏母,让苏母去舅舅家的时候,给舅舅家带去。
苏母看着手里数目不少的银子骇了一跳,这都将近有平时的两倍了,可别是苏研私下里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