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小姑娘,你今天好点没有?”
隔壁病床上的大妈,看见夏知秋醒了,嗑着瓜子关心问道。
夏知秋融入了脑中的记忆,看见隔离的病友,扯开了嘴角笑了笑:
“今天好多了,对了,钱大妈,你就快出院了吧?”
“是啊,我这一个简单的阑尾炎,都说了回家躺几天就好了,我家老大非要我住院,多费钱啊!”话里虽全是埋怨之话,但钱大妈的嘴角却高高挂起,压都压不住。
夏知秋看到钱大妈这副硬压着嘴角的面孔,笑道:“钱大妈,钱大哥这可是关心你的身体健康呢,现在像钱大哥这样又能挣钱又孝顺的可不多见。”
确实,在这个物质缺乏的年代,人们普遍都穷,生病能上医院看病可不算是一件常事,更别说住院了,更多就是去药铺开点药回来自己煮,在家慢慢硬熬。
因此,夏知秋说得格外真诚。
钱大妈听出了话中的真诚,再也绷不住脸庞,开怀的笑道:
“我家老大就几个孩子中最孝顺的,那会我刚怀第三个丫头的时候,老大心痛我还要被我家那个老不死的磋磨,大冬天的让我下河去洗衣裳,我家老大不声不响的跟着我到河边,一直用力帮我洗,刺骨的冷水,愣是没有喊一句苦。”回忆过往艰苦的岁月,钱大妈眼中闪过一丝晶莹的泪花。
“不过现在好了,我家老大读书出来了,在镇上中学当个老师,比我这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强。”
“那确实,你以后可就安心享清福了。”夏知秋赞道。
“哼,一个镇学校老师神气什么,还以为是多大的官。”右边病床上躺着一位满头白发,面颊消瘦,颧骨高高隆起,一看就是不好相处的老年妇人。
钱大妈听见她的声音,不屑的撇了撇嘴,讥讽道:
“是啊,是没有你儿子的官大,可是从住院到现在已经整整一周了,也没有见过你口中孝顺的儿子在哪?连个影子都没有看见,怕不是哄骗我们的吧。”
说完,轻蔑的一笑,又转向夏知秋道:
“小夏,我可能是因为上了年纪,眼神不好,没有看见她口中说的好大儿子在那?你看见了吗?”
夏知秋虽然刚刚和钱大妈有几句说得来,但是现在也不想被钱大妈当枪使,只好装做尿急,匆忙朝着外面的厕所跑去。
夏知秋看向周末陌生的医院环境,估摸着在时间还早,夏母还有一会才能到医院送饭,便准备在医院大门口坐着等她。
坐在医院楼梯处,看向不远处热闹的一条街道,虽然已经接受了脑海中的全部记忆,但是实际上看到的画面感觉和脑中还是不一样。
周围的楼房都不是很高,整体颜色也不是很鲜艳,灰扑扑的感觉,低低矮矮的错落安放在道路两旁,和她后世看的年代电视剧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可能是因为这个小城市还没有受到改革开放的巨大冲击,一切都显得很朴实,也许魔都等沿海城市已经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等那股火热改革的春天浪潮融入这座城市,看来还有一截道路要走。
夏母紧赶慢赶走到医院不远处,远远就看见夏知秋坐在医院楼梯口,支着个脑袋坐在那里发呆,赶忙走上前。
“夏夏,你怎么在外面坐着,不去床上躺着吗?头还难受吗?”夏母关切的询问道。
“妈,没事,头好些了,病房里太闷了,我想出来走走。”
“那行,先上去吃完饭后,我们去医院后面的公园走走,散散步,在医院躺了这么多天,是不舒服。”夏母说完,拉着夏知秋的手,把她轻轻的扶起来。
夏知秋微微一笑,“好啊。”
夏母看见夏知秋的笑有些愣神,自从她头破住院后,一直是消愁的情绪,后面几天更是情绪低落,现在看着,隐隐感觉她精气神有些不一样了,整个人是像是花朵一样舒展起来。
不过想着这种积极的变化也是一件好事,夏母有些开心,也没有再细想。
“今天给你炖了一只老母鸡,还是你爸昨天跑回乡下老家捉的呢。”
夏知秋知道他们家还有个乡下老家,但是记忆中是有些厌烦回去的。
她奶奶育有两子一女,目前在老家和大伯一家住,所以在很多事情上多有偏袒大伯一家。最重要的是他奶奶是个老封建思想,信奉养女儿是给别人家养,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
大伯一家有两个儿子,第二个还是找关系,花了足足1000元的超生款。而他们家就一个女儿,夏父夏母因为是厂里的职工,不敢再生二胎,怕工作保不住,毕竟当时周围的人都盯得紧,都希望别人犯错,能空出工作机会。
加上种种原因,导致老太太一颗心更加偏向大伯一家。
从前一家回去,对夏爸还算不错,毕竟是亲儿子,再加上城里的正式工人身份,工资又不低。但对夏知秋和夏母却没有好脸色,明明夏母也是正式工人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