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女生耽美>中国旅游攻略大全> 第338章 运城市(3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8章 运城市(33)(1 / 2)

11东庄遗址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古遗址,以下是对该遗址的详细介绍:

一、基本信息

名称:东庄遗址

位置: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永乐镇岳村自然村南300米的黄河北岸一级台地上

时代:新石器时代

面积:遗址面积约为20万平方米(也有资料提及遗址面积为5万平方米,具体面积可能因不同时期的测量或表述方式有所差异)

保护级别:2013年3月5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历史沿革

发现时间:东庄遗址于1955年被考古队发现。

发掘时间:1958年5、6月以及后续年份(如1959年黄河水库考古队发掘)进行了发掘工作。

三、遗址特点

地理位置:东庄遗址地处黄河北岸一级台地,南临黄河,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遗迹丰富:遗址内遗迹有房址、窖穴、墓葬等,其中房址包括圆型半地穴式建筑和地面建筑,墓葬类型多样,包括双人同性合葬墓、多人二次合葬墓以及小孩瓮棺墓等。

文化层:遗址的文化层厚04~1米,显示出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四、文物遗存

陶器:出土了大量仰韶文化早期的泥质红陶、灰陶及夹砂红陶片,器型有尖底瓶、敞口钵、双耳罐、深腹瓮等,这些陶器上绘有精美的黑色三角形图案和鱼形花纹等纹饰。

石器:发现了斧、刀、锛等石器工具,这些石器多为通体磨光,显示出当时人类高超的石器制作技术。

其他生活用具和装饰品:还有陶刀、弹丸、纺线轮、敲砸器、陶锉等生产工具,以及骨笄、牙饰、陶环等装饰品。

五、研究价值

文化过渡:东庄遗址是研究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与庙底沟类型相互关系的重要遗址之一,它处于两种文化类型的过渡环节,对于理解仰韶文化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生活:遗址的发掘揭示了当时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包括农业、狩猎、纺织等经济活动,以及墓葬制度所反映的社会组织结构和宗教信仰。

六、旅游信息

交通:东庄遗址交通便利,自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人民政府出发前往东庄遗址,路程约195千米,时间约25分钟。

游览建议:游客可以在此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了解古代人类的生产生活场景,同时欣赏黄河岸边的自然风光。但请注意,遗址内可能存在保护区域,游客在游览时需遵守相关规定,保护文物和环境。

综上所述,东庄遗址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古遗址,其丰富的遗迹和文物遗存为我们了解古代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文化变迁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该遗址也是一处值得游览的旅游景点,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12巷口寿圣寺砖塔,也称为寿圣寺舍利塔或塔寺,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古建筑,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舍利东街29号。以下是对该塔的详细介绍:

一、基本信息

名称:巷口寿圣寺砖塔

别名:寿圣寺舍利塔、塔寺

位置: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舍利东街29号

占地面积:约435平方米

始建年代: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2013年3月5日公布)

管理机构:寿圣寺砖塔和金胜庄遗址文管所

二、历史沿革

巷口寿圣寺砖塔始建于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历经明清历代重修。在民国初年,塔内木梯不幸被土匪焚毁。抗日战争时期,寿圣寺被侵华日军所毁,但砖塔幸运地保存了下来。2011年,为了恢复其原貌,重新安装了木梯。

三、建筑特色

形制与结构:巷口寿圣寺砖塔是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坐北朝南,残高约47米(也有资料提及高度为46米,可能因测量时间或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塔基大部分埋入地下,塔身向上逐层收分,每面宽3米。一至三层檐下有砖雕仿木构斗拱,四层以上则采用叠涩出檐的方式,保持了唐塔叠涩出檐的遗风。

塔内结构:塔内中空,底层因空间高度较大而隔为两层,总计有十一层楼板,游客可随木梯逐级攀登至塔顶。底层仅南面开有券门,其余各面不设门或窗;二至十层则东西南北四面均辟有小券门(假门)。

塔刹与铭文:塔刹的刹柱已折断,仅残存覆钵。在覆钵上,还刻有“大宋熙宁八季三月二十八日铸造……”的铭文,这为确定砖塔的建造年代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文物遗存

塔内壁现存有小佛像、佛龛以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