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教育对于孩子们未来的重要性。
他们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因此,哪怕处境再难,他们也要想尽一切办法供孩子们读书。
孙妍爸爸在每次来信中都要详细询问他们姐弟几个的学习情况,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听妈妈的话,帮助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小卖部被迫关闭后,孙妍的妈妈又开始饲养鸡、兔、猪补贴家用。
孙妍姐弟也时常穿梭于田野之间,挖取野菜以喂养家中的家畜。
秋收结束后,他们又会到庄稼地里去捡拾遗失的庄稼。
小弟弟鸿彬虽然年龄尚小,却也毫不示弱,背着小书包,兴高采烈地跟在奶奶和哥哥姐姐身后,一同前往。
无论是金黄的玉米,还是埋在地下的土豆,他们都一粒粒、一个个地捡拾起来。
这些劳动的成果不仅为家庭餐桌增添了丰富的菜肴,也让她们在生活中学会了勤劳、节俭与珍惜。
一个偶然的机会,孙妍的妈妈得到了一个重要的消息,在离村十里路远的镇上,有个钢铁厂在回收废铜烂铁。
这个消息瞬间在她的心中燃起了希望的火花,让她萌生了在村里收废铜烂铁的念头。
她立即行动起来,开始在村里四处打听,看看谁家有不再使用的废铜烂铁愿意出售。
起初,人们对她从事这种既脏又累的营生感到有些惊讶,但渐渐地,开始有人陆续拿着废品来找她售卖。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会将家中闲置的废铜烂铁卖给她。慢慢地,收来的废铜烂铁得越来越多。
孙妍妈妈的双手经常布满铁锈和污渍,胳膊上也时常会留有划痕,但她却毫不在意。
她看着越来越多的废铜烂铁,心中满是欣慰与希望。
这些看似布满铁锈的物品,在她眼中如同闪闪发光的宝藏,承载着改善家庭生活的梦想。
面对那些沉重的铁块,搬动它们成了大难题。
特别是遇到大件废铁,孙妍的妈妈即使使出浑身解数去拖拽,却也难以撼动。
每当这一时刻,孙妍姐弟都会主动上前,尽自己所能,为妈妈分担重担。
等到积攒到一定数量,妈妈借来平板车,全家一起把废品装上车。
妈妈在前面拉,孩子们在后面推,齐心协力将废品送往镇上铁厂去卖。
一路上,孙妍的妈妈心里想着:“只要孩子们能有好生活,我吃再多苦都值得。”
尽管旅途辛苦,但每次这样下来,都可以省下五元的雇车费和人工费。
到了铁厂,孙妍的妈妈又忙着和厂子里的人讨价还价,交涉价格,目的只为能多卖一点钱。
每次卖完铁,妈妈总会用赚来的钱为孩子们买上几根麻花和烧饼犒劳一下,孙妍姐弟几个开心得不得了。
轻轻咬上一口,酥脆、香甜的麻花在口中融化,外酥里嫩的烧饼散发着诱人的麦香,每一口都让他们感到无比满足。
这一刻,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
孙妍的妈妈就在这样艰苦却充满希望的日子里,一次次地收,一次次地卖,每一次交易的成功,都会让她脸上绽放出欣慰的笑容。
这一次,她巧妙地避开了赊账的麻烦,这份工作虽然又脏又累,但是至少每一分钱的收入都是实实在在。
依靠这份辛勤劳作,家里的经济状况总算得到些许的好转和改善。
回首过往,孙妍的妈妈在她 21 岁时便痛失双亲。
父母离世后,她肩负起了照顾弟妹的重任,供他们上学读书,帮他们成家立业,早早体会到生活的艰难。
这些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不仅锻造了孙妍妈妈坚韧不拔的性格品德,更赋予了她面对困境时的勇气和决心。
她常常教导孙妍姐弟:“只要坚定信念,不懈奋斗,就没有逾越不了的难关。”“人穷志不能短”。
孙妍姐弟将妈妈的教诲铭记于心,在她们的成长道路上,无论遇到多大的风浪,都始终怀揣着勇气和希望,努力追寻着属于自己的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