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玄挥手,让刺客隐藏。
屋中安静了许久。
“来人。”
“传重衡。”
一声令下,太监赶紧去宫外接人。
重衡是朝中历经风霜的老臣,深谙世事,见惯了官场的尔虞我诈。
自从他初入到朝廷以来,大唐帝国便沿用了古老的三公九卿制度。
这一制度下面,朝政如同错综复杂的棋局,每一子都关乎整个局势的微妙平衡。
如今,右丞相掌握了近一半朝臣的命运和话语权利,在朝堂之上无人敢于轻视其权柄之重。
太师则怀揣着难以掩饰的野心,背后也有一股足以左右某些重要决议的力量支撑着他前行的步伐。
至于那左丞相,尽管表面上总是摆出一副不问俗事的姿态,但在实际操作上,依然有无数大臣愿意追随在这条线上,为其所用。
在如此波云诡谲、风云变幻的政治环境下,能够真正做到全心全意只为陛下李玄一人考虑的官员实在是凤毛麟角。
对于这些现状,前身却过于懦弱了!
面对这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与腐朽至极的局面,李玄暗下定决心要彻底地变革。
然而要实现这样雄伟壮志,首先就需要得到几位关键人物的信任和辅佐。
当重衡步入御书房之际,首先依照礼制跪拜,展现出一名臣子应有的尊重与谦逊态度。
而另一边,坐在龙椅上的李玄却没有立刻示意让他起身。
此时静静地凝望着下方那位久经风雨考验但仍忠诚无比的大臣,仿佛想要从其神情间寻找些什么答案一般。
许久后,方才轻声开口让对方免礼就座。
就在这个时候,老成持重的重衡突然察觉到年轻帝王身上似乎发生了些不同寻常的变化——
往日里那股温文尔雅的气息淡去了几分,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坚定与果决之感。
结合最近宫闱之内关于皇帝不慎服用毒药致病的传闻,顿时令他对这位曾经熟悉,却正变得陌生起来的年轻人,产生了深深的忧虑感。
于是在一阵沉思过后,忍不住关心地问道:
“陛下的龙体可已康复?”
听完,李玄的目光,在重衡身上缓缓游移打量。
半晌之间,空气中只余下了两颗跳动的心灵之间无声交流。
终于,在一段略显压抑却又充满了期待气息的沉默之后,李玄打破了这份寂静。
“在这个世上,还有谁是孤可以信赖之人?”
听到这话,经历过无数次宫廷纷争考验后的重衡,立即双膝触地行以最高敬礼作为回应。
然而,面对着这样突如其来却又直指心灵深处的问题,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他,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与迷茫——
毕竟,在这个充满了谎言与背叛的世界里,谁又能确保自己的心意不被外界环境所侵蚀呢?
而在这样风雨飘摇的日子里选择隐身幕后、尽量减少个人暴露度似乎成为了唯一能够保全性命及维持现状的最佳方案。
于是乎,随着时间推移,曾经满怀热血与理想的臣子们渐渐失去了信心与希望……
思绪万千之下,重衡最终也只能无奈地吐露了心底真实想法。
“如今看来,在这片充满未知险象环生之地唯有仓家以及微臣,仍对陛下称得上赤胆忠心。”
至于像左丞相那般手握重权者或是如太师太尉等人背后亦有相应的势力依托。”
言语虽是简单,却也道尽了当今朝廷复杂局面下的无奈现实境况。
话语里的意思,便是指明了现在的李玄只有重家与仓家这两个势力是“保皇派”,而此其他家则各有主,有所图。
“若孤想重振大唐的荣光,重老可愿帮我?”
李玄的话音一落,如同石头在重衡的心里荡起波浪。
这种迟来的觉悟与雄心,在不少人眼中,不过是一种马后炮式的空洞口号罢了。
重衡的眼神刚一触及到这位满怀抱负的年轻人身上,就被对方那双燃烧着不屈之火的眼眸所震撼。
李玄的眼睛里如同熊熊烈火一般炽热而明亮。
“陛下,老臣此生皆愿唯命是从。”
听罢这些话语,李玄更加确信了自己的判断——
面前这位目光炯炯的老者,绝对是可以托付重任之人。
“重老,有时候只有打破旧秩序才能建立新规则。若非如此,则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他的语气坚定有力。
突然间话题转向了另一个方向。
“现在门外鬼鬼祟祟监视我们一举一动的那家伙究竟想干什么?”
随着这突如其来的话题转变,原本紧锁眉头正思考如何回答先前问题的重衡瞬间变了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