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上,皇帝坐在龙椅上听着众位大臣议事,就听见工部知事许常幻说道,“启奏陛下,天降雷罚,助我边城军击退夏军,扬我大国之气,理应嘉奖。”
“夏军出兵攻打我边城,本就违背国与国之间的盟约,此时正好借此机会,向各国告知,正我国威。”户部尚书邵光提议。
工部尚书姚经说道,“陛下,护国公守卫边城,又立下此功,可召护国公回京领赏。”
“陛下,护国公身受重伤,此时还不宜出行。”兵部尚书谭敬德。
“哦,这护国公如果身受重伤,如何能再次带兵指挥,并得上苍庇佑,谭尚书怕是看错了吧!”刑部尚书史世杰讥讽道。
“父皇,夏军虽然退去,但边关仍旧危险重重,还需护国公震慑呀!”太子急忙说道。
“太子殿下,这边关是靠我边城十万华军御敌,有这十万华军,有何担心。”礼部尚书穆唯清说道。
“父皇,我华国武将上万,护国公年岁已高,此战有曾受重伤,理应召回京都休养,另派其他武将镇守边关。”三皇子提议。
“父皇。”太子急切的刚要张口,就被皇帝打断了,“好了,召护国公回京领赏,退朝。”皇帝说完了就离开了,三皇子和二皇子听见则是高兴的走出大殿。
夜晚,三皇子身披黑衣来到一家酒馆,而酒馆内坐着的正是姚经和史世杰,两位尚书见到三皇子进来后,连忙起身恭迎,“三殿下。”
“坐。”三皇子温和的说道。
“殿下,此次陛下召护国公回京,太子一系必然召集。”姚尚书说道。
“边关将领身受重伤,护国公又即将回京,这正是我们安插人手的好机会。”史尚书说道。
“二哥他们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三皇子则是有些担忧。
”殿下,就算二皇子拿到边城郎将的位置也比太子拿到要强。”姚尚书默默道,“前些日子,太子的岳家宣平伯胡戈的嫡女嫁与兵部谭敬德嫡三子,太子本就占长,如今又得到兵部的支持,正是如虎添翼的时候。咱们也好,二皇子也好,这个时候,不管是谁,只要能从太子手中分得一份兵权,我们就支持谁。”
“父皇哪里?”三皇子默默提了一嘴。
“殿下以为陛下不清楚?护国公本就持有边城十万军权,如果不是陛下默许,您当我们与邵光等人为何提出护国公回京之事。”史尚书不停的摸着胡子,“借着回京领赏的名义,将护国公调回京城,我们才能更好的操作,这也是陛下想要的。”
“万一护国公要是不回京呢?”三皇子问道。
“那他就是抗旨”,姚尚书喝了口茶,“不管他曾经与陛下的关系多么亲厚,一旦他抗旨,那么他就彻底的失去了与陛下的情分。”
——边城
罗远来到护国公的大帐,“公爷。”
“嗯,边城的战事结束了,幸存的征夫民兵都要发回原籍,这次战事你过立功,如果你不想回去,我可以帮你安排一个校尉。”护国公盯着罗远说道。
“感谢公爷厚爱,罗远本就是一个普通的举子,来边城游学意外卷入战场,现在战事结束,小生归家心切。”罗远说道。
“只要你留下,给你一个郎将的职位也是可以商量的。”护国公在说此话时,身体微微前倾,眼神变得犀利,紧紧的盯着罗远。
见此,罗远挺起胸膛,目光坚定的直视护国公,“小生愿通过自己的学识站在金銮殿上。”
护国公呵呵的笑了一声后,放松身体,摆手示意,“呵呵,既如此,你就早日离开吧!”
“谢公爷。”罗远行了个礼后大步离开。
罗远离开后,护国公大帐走进来一位先生,此乃护国公身边的幕僚走了进来,对着护国公说道,“可查出什么来?”
“说是京兆府尹罗阗已经分出去的嫡子,一直在泾川。”幕僚说道。
“和京城没关系?”护国公皱起眉头说道。
“他的师父是吏部左侍郎王相云。”见此幕僚补充道,“天降雷罚前,他曾出城过。”
“你是说雷罚是他弄的?有证据么?”护国公目光犀利的看着幕僚。
幕僚摇摇头,“只是见他前一天出城,并且一个举子,可能么?”
护国公放松身体向后,闭上了眼睛说道,“是我迷障了,陛下如果真有这种利器,早就用于开疆扩土了,岂会在此时用在我身上。”
“公爷,但不排除他是朝廷派来的奸细。”幕僚说道。
“王勉和他儿子一直处于中立派,也身受陛下器重,就算是奸细,也不会用这样一个明显身份的人来,我刚刚试探了一下他,他直接拒绝了。”护国公继续说道,“现在我与陛下还未对立,陛下这些年虽然疑心我,但也一直在支持我,既然这个罗远没有搞什么动作,就放他离开吧!”
“是。”幕僚回复道。
“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