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内太子府——
伴随着一阵瓷器碎裂的声音,太子府的府官全部跪了下来,齐声喊,“太子息怒。”
太子张口骂道,“息怒、息怒,你叫我如何息怒。”
胡戈摸着自己的胡子道,“殿下,陛下已经下旨了,谭敬德此事已经无法转圜了。”
“本宫好不容易将谭敬德推上兵部尚书的位置,就因为一个庶子谭汲折了”,太子又将丫鬟刚刚端上来的茶杯扫到地上。
窦唯严肃道,“殿下,生气于事无补,接下来的是推谁做兵部尚书。”
听到窦唯的话,太子失落的坐在椅子上,说道,“本宫还有机会么?”
“只要一天这个位置的人选还没定下来,我们就有机会。”窦唯心里虽然是这样劝说的,但是内心却极不坚定,但是他已经站队太子,就只能尽力帮助太子,毕竟太子是储君,非大错陛下也不敢轻易废太子。
太子则是担忧道,“就怕父皇不会同意。”
“就算兵部尚书这个职位不是我们的人,也不能是二皇子或者三皇子的人”,胡戈眯眯眼的看向窦唯,窦唯则是认同的点点头。
“嗯,舅舅的话说的不错,就算我拿不到这个位置,老二老三也别想拿到”,太子阴狠的看着窗外的笼中鸟。
——王府内——
罗远对着王相云行了个礼后道,“师父。”
王相云看见罗远来了后道,“来了,坐。”
“师父,我见你气色不佳,可是朝中发生了大事”,罗远担忧的问道。
王相云点点头,“今日早朝,科举舞弊案已查清,主谋处死,其余人全部流放,谭敬德被贬。”
罗远听了后,朝中事情他暂时还不清楚,也不能随便说什么,师父说什么,自己就只能慢慢听着,但是从师父的话里,罗远觉得这件事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强大的推手,并且一部之主就这么摔下来,可见党争之残酷。
王相云见罗远只是安静的听着,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对于罗远心里则是更加满意了,说道,“你和静儿的事是如何打算的?”
“待殿试后,我便请家父上门。”罗远知道王相云之所以这么久来一直帮自己,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将自己归为未来女婿的行列,现在提起,无非也是提醒自己不要忘了。
王相云满意的点点头,“嗯,那我就静待你父上门。”
科举舞弊顺利结案,京城的大事就剩下秋闱揭榜了,阿川带着几个下人早早的就跑去看榜,罗远则是安心的等在家里,对于此次秋闱,很有信心能中榜,只是名次不敢肯定,毕竟有王勉和王相云两代进士教导,只要不是资质太差,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阿川兴高采烈的边跑回家边喊道,“少爷,少爷,中了,十三名。”
其他几个下人则是在阿川身后追着,并不断的向四周人喊着,“我家少爷中了。”
四周的邻居看到则是不断的恭喜,毕竟在这南城平民的胡同里就要出了一个当官的是非常荣耀的事情。
罗梓在听见阿川的声音后,就立即跑了出来,问道,“哥哥中了?”
阿川点点头,“中了,第十三名。”
罗梓在听到后,高兴的安排人去报喜,“快去派人去王府禀告一时王侍郎和表姨母,还有静儿姐姐。”
“哥,你中了。”罗梓安排完后高兴的抓着哥哥说道。
罗远则是安慰的点点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中榜已经是非常欣慰了,虽然只是十三名,只是接下来还有殿试,还不到最后放松的一刻。
次日后,罗远早早的走在了宫门口,与其他二百九十九名考中的学子一起等待殿试,伴随着传令官一声一声的指示,罗远第一次走进了这座皇宫,每个宫门都有侍卫把手,罗远不敢随意抬头四处查看,只能看到一双双靴子从眼前经过。
三百学子被安排到太和殿进行殿试,按照中榜的名次从左到右依次坐下,罗远用余光扫视,也仅仅扫视到一双黄色金丝绣边的靴子,蓝公公看到众位学子落座后喊道,“考试时间一个时辰,开考。”
听到开始考试了,罗远重新把心放在面前的试卷上,罗远看到题目后,略加思考便提笔作答。他文思泉涌,笔下如飞,将自己所学知识和见解一一呈现在试卷上。
皇帝走到罗远身边时,发现他正在答的题目是关于治国方略。罗远的答卷不仅内容深刻,而且提出了许多创新的观点,如重视农业、发展商业、加强教育等。皇帝对罗远的见解非常赞赏,其他学子大多以历史或者已经做出的成绩宣扬华国之兴,但是罗远却在卷子中提出了具体措施该如何兴国,这令皇帝非常感兴趣,也将罗远这个人深深的记下了。
罗远沉浸在自己的答题思路里,一点也没注意到皇帝走到了自己身边,整个殿试异常的安静,直至时辰结束,太监将考卷收走后,罗远才敢抬头看看,发现皇帝不知何事早已经离开了,整个太和殿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