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远自从调任到北陆府之后,凭借着他在代县实验所得出的粪肥使用经验,巧妙地运用在了北陆府的农田之中。经过不懈的努力和精心照料,终于使得北陆府所属的各个县城所种植的粮食都迎来了大丰收,实现了稳产高产的目标。
不仅如此,罗远还大力推动道路修建工程,改善交通状况,以便更好地促进各地之间的贸易往来。同时,他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商人前来经商,进一步活跃了当地的商业氛围。在罗远的悉心治理下,北陆府的经济如同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时光荏苒,转眼间已过了两个春秋。这一天,阳光明媚,微风拂面,罗远正在府衙内专注地处理着繁忙的公务。突然间,只听得“哗啦”一声巨响,窗户被人撞开,一个身影如飞鸟般疾驰而入。定睛一看,原来是罗梓。只见她神色慌张,满脸惊恐之色。
“阿梓,你怎么了?发生何事?”罗远大惊失色,连忙起身迎向罗梓。然而,未等他走到跟前,罗梓便眼前一黑,晕倒在地。罗远心急如焚,赶紧上前查看,却发现罗梓身上竟然沾满了斑斑血迹!
他不敢有丝毫耽搁,一把抱起罗梓,急匆匆地往她的闺房奔去。一路上,罗远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生怕罗梓会遭遇不测。
待到闺房之内,红缨正站在门口张望,见此情形,她大惊失色,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前问道:“小姐怎么了?”
罗远小心翼翼地将罗梓放在床上,额头上已满是汗珠。他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对红缨吩咐道:“红缨,你快去打一盆清水来,再准备一些伤药和干净衣物,替小姐清洗伤口、上药换药。我这就派人去找阿川,请他速速带一名医术高明的大夫过来。”
“好的,少爷。”红缨应了一声,转身匆匆离去。
不一会儿,一切准备就绪。红缨轻柔地用湿毛巾擦拭着罗梓脸上的血污,动作极其小心谨慎,仿佛手中捧着一件稀世珍宝。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原来是阿川带着大夫赶到了。
大夫仔细地为罗梓检查了伤势,并施针下药,一番忙碌过后,总算是稳住了局面。众人这才稍稍松了口气。
不知过了多久,昏睡中的罗梓悠悠转醒。她缓缓睁开双眼,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坐在床边专心致志看书的罗远。
“醒了?感觉怎么样?有没有哪里不舒服?”罗远察觉到动静,放下手中书籍,关切地询问道。
“嗯……好多了。”罗梓虚弱地点点头,勉强挤出一丝微笑,随后轻轻地靠在了床头。
罗远满脸关切地问道:“这两年时间里,你究竟去了何处?为何如今竟是这般伤痕累累地归来?”
罗梓轻皱眉头,缓缓回答道:“我去了边城。”
罗远眼中闪过一丝疑惑,紧接着追问道:“难道你是去刺杀李崇昭了?”
罗梓微微摇头,轻声说道:“的确曾有此想法,但一直未寻得合适的时机下手。”
罗远不禁再次追问:“那你怎会弄得如此遍体鳞伤才回来呢?”
只见罗梓紧紧捂住胸口,深吸一口气后说道:“在边城时,我偶然间瞧见了一群形迹可疑的夏人。于是,我便一路小心翼翼地跟踪着他们,直至亲眼目睹他们堂而皇之地走进了边城大营。当时,我一心只想查明这些夏人究竟是如何能够顺利潜入咱们华国境内的,只可惜最终还是不慎暴露了行藏,被他们察觉了。”
听完罗梓这番话,罗远大惊失色,霍然站起身来,快步走到罗梓跟前,一脸震惊地说道:“照你这么说来,莫非边城竟有人暗中与外敌勾结通敌叛国不成?”
罗梓面色凝重地点点头,应声道:“那些夏人能够轻而易举地突破华国严密布防的防线,大摇大摆地深入到我国境内,这本就是极不合常理之事,你说是吧?”
罗远颔首表示认同,忧心忡忡地叹道:“你所言甚是,然而眼下我们并无确凿的证据,即便将此事呈报朝廷,恐怕朝中诸位大臣也未必肯轻易相信。要知道,那护国公可是镇守边城多年,在朝中有颇高威望啊!不过,我会即刻修书一封寄给我的师父,请他老人家务必对此事多加留意,时刻关注边城那边的动静。至于当下的我们,确实也是无能为力,唯有静待进一步的消息了。”
罗梓缓缓地说道:“我知道,所以我回来了。”她的声音轻柔而坚定,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迷茫。
站在一旁的罗远,脸上满是犹豫之色。他沉默良久,终于像是下定了决心一般,开口道:“先歇着吧!这回回来就不要走了,你今年都已经十六岁了,也是时候该嫁人了。”
听到这话,罗梓猛地抬起头来,满脸惊讶地看着罗远,难以置信地反问道:“你说什么?”她瞪大了眼睛,仿佛不敢相信自己所听到的话。
然而,罗远只是一脸平静地望向罗梓,语气淡淡地说道:“你不是那个无父无母的孤儿孟以丹了,从现在起,你叫罗梓。这两年来,我已经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