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历史军事>大唐小贤王> 第四百八十八章:父子不相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八十八章:父子不相知(1 / 2)

“我这活了一辈子了,到了这把岁数,才有点新的体会,也就不枉来这世上走一遭了。”陆德明高兴的说道:“自从我有了这些新的感悟和体会之后,我觉得,人都通透了不少,但是还是不够啊,有的东西,还是很模糊,跟一团迷雾一样在脑海里盘旋,我得弄明白。”

“那也不着急,慢慢来,把您所感所想,都认真的记录下来,往后,说不定是要成书的,流芳千古啊。”李复鼓励着陆德明。

儒学是需要进取的,是需要不断的开拓的,需要不断的摒弃糟粕注入精华,才能更加长久的,健康的延续下去的。

汉唐儒家,何其暴躁。

但是自宋之后,儒家思想就没有了进取性。

陆德明若是能够承上启下,延续这种进取性,那他就是名垂千古,就是流芳百世,就是儒家后继之圣了。

可惜,干这活儿的不是孔颖达,不然的话,以孔家传人之名,造就的成绩会更加耀眼斐然。

但是陆德明这老头也不错了,活得久,岁数大,人生累积的多,在以往的岁月中,他也没有虚度,也是扬名在外,有名的经学家,训诂学家。

撰《经典释文》三十卷、《老子疏》十五卷、《易疏》二十卷,并且在世间流传。

而且还著作有《周易注》、《周易兼义》、《易释文》等作品。

这是对周易大有研究的人,能研究到他这个地步,当世没有几个人。

但是现在这老头,暂且放下了经学,开始研究“知行合一”了。

就看他目前这个状态,有生之年,说不定真能让他研究出点什么来。

就算是他一个人研究不出来,还有他儿子,他孙子。

陆敦信现在虽然不理解他父亲的行为,但是那也是因为陆德明没有认真告诉过自己的儿子,自己现在在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说白了,父子俩缺少沟通。

这要是带上自己的儿孙一块研究,说不定还能成为一段佳话呢。

今日李复的到访,让陆德明十分高兴,隐隐约约更是有些兴奋。

因为他觉得,家中并没有人能够真正的理解自己。

但是李复能!

他能理解自己在说什么,他能理解自己的做法是为什么。

他拉着李复在书房之中侃侃而谈。

“我啊,到了这个年纪,还不知道能活多久呢,若是在寿元将近之前,不能将其整理出来,这将是我毕生的遗憾呐。”陆德明感慨着。

“大过年的,别说那些不吉利的话。”李复说道:“连医者都说,你现在的身体比以前都强健,多活动活动腿脚,活个百十来岁的,一点问题都没有。”

“哈哈哈哈,好好好,那就承您吉言了。”陆德明笑道。

“不过,您既然在家里研究这些东西,也是学问,为什么不带上陆右侍呢?”李复好奇的问道:“他从小不也是承了您的衣钵了吗?”

有一个研究学问的父亲,儿子又怎么会学问浅薄呢?

陆德明摇摇头。

“他现在,还不到火候呢。”

“那简单说一说,我觉得也没什么,您的儿子,您的孙子,将来都是传承您衣钵的人。”李复说道。

李复回想起来这边的时候,中途陆敦信说的那些话,做儿子的,一点都不了解当爹的,不过话又说回来,按照传统的父子关系,出现这样的情况也很正常。

父不知子,子不知父。

汉武帝不也这样吗?

可见长一张嘴,会说话,有多么的重要。

就算是现在陆敦信不理解自己的父亲在家的做法,只要陆德明跟儿子好好说一说,就说自己在悟道,在感悟新的学问,那陆敦信也是个做学问的人,他还能不理解吗?

“有些事情,非一代人能做完的,总要有人开拓,有人完善,有人发扬光大。”李复说道:“您也要想想,在您感悟出新的学问之后,如何将您感悟出的学问发扬光大,这也是个问题。”

新的东西出现并且发扬光大,本就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事情。

有些东西,没有捷径,就像去二仙桥就要走成华大道。

陆德明点点头。

他认同李复的说法。

或许,还真是可以跟儿子说一说的。

但是,现在依旧不是时机。

因为毕竟不知道新的思想被他整理出来,要面对的是什么样的风暴,他不能将自己的儿孙置入到旋涡之中。

泾阳王说的有道理,但是他的担心,也并不多余。

做学问需要纯粹,但是也不能那么纯粹。

“等到了合适的机会,我会跟他们好好聊一聊的。”陆德明说道:“我现在也知道他们担心的是什么,无非就是陆家的名声,还有我的名声,不能说活了一辈子,到了晚年,名声不保。”

陆德明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他自己看的很开。

就是孩子们还被身外之物所累。

他们还没有到这个境界。

“他们以后要是到了我这个岁数啊,就看开了,境界也就到了。”陆德明笑着说道:“现在不行,他们还太年轻,有些东西啊,他们背不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