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风暴渐起
对于这些蒙古溃兵,在目前的情况下攻下潼关是不可能的,何况后面还有追兵,于是他们也只能化整为零,放弃了马匹去翻山越岭
不过进入了大山,这些草原马背上的骄子就不再有任何优势了。
“噗通…扑哧…嗷”一个蒙古兵掉进了捕兽陷阱,被坑底的尖桩刺伤了腿,尖声嚎叫。后面的人想把他拉出来,“嗖嗖…”从树林里射出两支箭,蒙古人又是一死一伤。
十几个蒙古兵对着树林里箭支到来的方向疯狂射箭,可也没什么收获。进树林去追捕吗?自然是不敢的,那是人家的领地。
只能是拉上受伤的走人了,坑底的那个都不敢再捞。
等蒙古兵走远了,树林里出来两个猎户打扮的,对视一笑:2两银子到手了。
…
“轰隆隆…”一堆石头被推下来,几十个蒙古兵抱头鼠窜,不过还是有人被砸到死伤了。山上几个人笑道:“这来钱真快
义军已经发出赏格:蒙古人的头颅,一两银子一个,这对于贫困地区来说并不是小数目;自然,这些费用是由大宋军方支出的。
……
河南开封蒙古大营,忽必烈本因湖北丢失一直郁结着,又闻得陕西丢失的噩耗,不禁胸口一闷,一口鲜血涌上来,“哇”…
一夜之间杀光长安城和潼关所有的高级军官,在陕西有这个能力、又有这个动机的,只有全真教。不过眼下的情况,大蒙古国已经没有精力去报复全真教了,只能打掉了牙往肚子里咽。
丢失了湖北,等于被刀架在了脖子上,宋军可据此进攻中原,当然南侵就更不用提了;另外也是丢失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粮仓。
丢失了陕西,等于把西去西域的通道丢了,而且中原西部的通道洞开,山西、河南都在其威胁下。
稍稍平静了些,忽必烈下令:令两万骑兵到豫西,防备陕西义军东进。
远远望着西南方向,忽必烈心想:“要是木兰那边能成功,大蒙古还有希望…”
…..
杭州城郊一间府邸,此时这里已经成了准叛军的大本营。
高松擦擦汗:“卧槽,我怎么心惊肉跳的,我们这次能成吗?”
王朴:“是啊,我也怕怕。”拍着心口做心跳状。
贾似道倒很是镇定:“瞧你们那点出息!现在打退堂鼓可不赶趟了!官家调查我们不是一天两天了,估计他什么都知道了,等大军一回我们就完!只有先下手为强!”
“大汗都说了,派了好几百高手援助我们…”
谢同:“我怎么觉得大汗有些不靠谱,是想靠咱们分散注意力呢…”
“不许乱说!”贾似道第一个就不乐意了:“谁敢说大汗的坏话,我第一个不放过他!”
……..
山山一行的船日夜行进、一路顺风顺水,只用了一日夜就到了汉口。进入了宽阔的长江江面,山山大帅命令挂起所有船帆,借着强劲的风力顺流东下,船之速度竟不逊于奔马。
……
安徽某偏僻江岸,“哗啦哗啦”一帮人正在拖着两只木排往江里行去,正是木兰琪琪格带领的二十多高手。
这些高手中,武功最高的要数高瘦藏僧“卧槽尼玛”大师,还有比他稍逊一些的,大约相当于当年的朱罗那个级别的好几位。要是这帮人如期到了杭州,势必为反叛者提供一个重重的砝码。
可是这帮人路上有些命运多舛,首先,过了庐阳就是宋蒙交战区,战区对于敌军探子查得很严的,他们这些各种奇形怪状的一看就不是好东西,碰到宋军必然得惨遭围剿。虽然他们不怕一般兵将,但是怕漏了行藏误了大事,于是只能“忍忍忍”,绕道、潜伏啥的耽误了不少时间。
到了江岸附近,盘查巡逻突然变得出乎常规地严,几乎到了十步一岗、五步一哨的程度,船只也被搜缴一空。这帮人好容易在田野里藏到天黑,才敢稍稍出来活动活动,船只无论如何是搞不到了,最后一帮高手费了两晚上累个半死耗尽了全身内力编了两个木排!这个造船细节蒙古特务没考虑到又在田野里潜伏了一天,才敢瞅了个空子推木排下江。
坐过木排竹排的都知道,这东西水是能漫上面来的,一帮蒙古人坐上面感觉江水冰冷浸透了屁股,感觉十分不爽,可是又不好发牢骚难道说:我屁股湿了?。有的“聪明点”的就蹲着,可是这下子就开始左右摇晃,眼看要掉江里,赶快还是老老实实坐着吧。
正当两只木排行到江心,风平浪静之时,从上游行驶过来几艘大宋水师的战船,仔细地在江面上来回搜索。
这时候虽然是夜间,但也不是一点光也没有,至少有一点点月光、星光和淡淡的天光,这些光线落在江面上,形成一个反射的光亮面。
如果能逆着这个反射光、再找好几个角度,是能够发现江面上物体的剪影的。具体参见光学原理。
大宋水兵们是没学过光学,不过他们在江上跑惯了,自然也总结出了一些方法,甚至还曾经在晚上利用过这些方法出来捉走私贩也是一笔收入你懂得。
蒙古人紧张得不行,纷纷弯下腰企图逃避观察,不过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