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矛隼
段融在漆黑的夜色中,绕过了巡逻的衙役和四处的密探,潜回了解雷的老宅。
段融钻入枯井,她知道萧玉六识敏锐,一点窸窣声响,就会让她紧张,故而刚步入甬道便叫道:“是我。”
待段融走到暗室门口时,萧玉已经点亮了角落的油灯。
油灯昏黄的光,映着萧玉的脸,她这几天一直藏在这里,发丝有些凌乱,神情也有些沉郁,眼睛微微泛红,似乎不久前刚哭过。
段融知道这种场合,与其说些安慰的话,还不如说个什么笑话,逗萧玉一乐。但他日夜监视,又思虑过甚,一时却也想不出说什么笑话,他从萧玉身侧走过,只用脏兮兮的手指头,快速地摸了下萧玉的脸,便岔开话题问道:“我换下来的衣服,你给放哪了?”
萧玉白嫩的脸,给段融脏兮兮的手指肚,划出了一道黑印子。
“我叠放在了那里了。”萧玉指着暗室黑暗的一角,说道。
段融走了过去,果然看到自己被叠好的衣物。
他蹲下身去,在衣衫内一阵摩挲,找出了自己的太一令和宗门云牒。
萧玉看着在那边翻找的段融,道:“你在那翻什么呢?”
“太一令、宗门云牒。”
萧玉眉头微蹙,问道:“你拿太一令和宗门云牒干嘛?”
“我去通政使司的联络点一趟。”
萧玉还想再细问,但段融已经拿了太一令和宗门云牒,走出了暗室。
萧玉半蹲在那里,听着那边窸窣的响动声消失,不由地深叹了口气。
这时,朱小七凑了过来,映着灯光,她目色一动,道:“玉小姐,你脸上怎么有道黑印子呢?”
“黑印子?哪?”
“这!这个地方。”朱小七说着,已经伸手去擦。
她一擦那个地方,萧玉就知道是段融刚划拉出来的。
“擦不掉唉……我去用沾点清水来……”
朱小七刚欲去放清水的角落,却被萧玉一把抓住。“算了,不用擦了。睡吧。”
萧玉说着,就将角落里的油灯吹灭了。
朱小七也没在意,反正这里面黑灯瞎火的,擦不擦也没啥区别。
萧玉在黑暗中,有手心压着脸上的那处,安稳地睡去了。
段融在枯井的底部,神识便陡然放开,确定四周无人,他忽然便身轻如燕,两脚点在井壁上,就蹿了出来。
段融在解雷旧宅前的巷道中,抬头看了看黑魆魆的夜空,辨别了下方向,便沿着巷道,在暗影处穿梭,往南城去了。
一路疾行,他忽然蹿出了南城大杂院的某个腌臜的巷道口,接着便陡然止步,抬头望向眼前的城墙。
这城墙高三丈有余,很是厚实。而且此处城墙距离南城门,还有一段距离。
段融神识探查之下,发现附近,并未巡逻的衙役和密探,便施展身形,如落叶一般,轻飘而过,脚尖点在了城墙根处,身形随即拔起,几乎贴着城墙,蹿起了一大截。
这城墙打磨得很是光滑,并无落脚点,但以段融此时真气境大圆满的轻功境界,过眼前的这城墙,根本不成问题。
段融越过城墙,更是如大鸟一般,从三丈高的城头飞纵而下,还好此时月亮被云层遮蔽,他那飘逸如鬼魅般的姿势,才没吓到人。
段融轻飘落地,便立即沿着某个方向,在山野间,纵跃前行。
贤古县地处偏僻,离贤古最近的通政使司的联络点,是在距此地十多里外的萧山的东南山脚下的王家庄内。
此处联络点,是负责贤古县、社旗县、九重县,三县的联络。
段融施展身形,一路狂奔,天刚蒙蒙亮时,就已经到了萧山的山脚下了。
段融停下了身形,长出了一口浊气,便向不远处的一座村庄走去。
走到村口处,便看到半埋在地里的石碑上,有残破的王家庄三个字。
通政使司的联络点,是在村东头的一家。
段融看了一下方位,便向村东走去。
此处,村庄内已经炊烟四处,也有已经吃过了早饭,荷着锄头往地里走的农户。
那些村民看到一个矮小的脸上长癞子的小乞丐,在村边走着,也都没太在意,只看他一眼,就自顾走路了。
此处联络点,是在一棵被雷劈过,半边焦枯的梧桐树旁的一家,里面住着一个四十岁出头的老光棍。
段融来到了村东头,一眼便看见那棵半边焦枯的梧桐树。
他缓步来到了那家农户的篱笆院前,见正有一个农民装扮的中年人,穿着破洞的衣,坐在院子里吃早饭。其实就是几个蒸熟的地瓜而已。
段融站在那里咳嗽了一声,院里那人扭过头来,看了他一眼,就是那种常见的农民的神色,黑魆魆的脸,额头上三道抬头纹里,都是灰尘。
要不是宗门给段融的密信里,对这处联络点和里面的这位联络人都有描述,段融实在无法将眼前这个近乎原生态的农民和宗门的通政使司联系在一起。
那人起身,打开了篱笆桩,将一个地瓜塞进了段融的手里,便道:“去别处看看吧。”
段融看着手中的热乎乎的地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