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闪过了一抹肉疼之色。那高青丘孤本诗稿,亦是他的心爱之物,要不是老祖嘱咐他拉拢段融,他还真舍不得割肉。
不是他舍得下本,老祖来信从来没有废话,哪怕只提一句也是大事。万一做得不到位,秋后算起账来,他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段融在黄昏的暮色中,打马缓步而行。
他很是奇怪,朱正甫为何送他如此厚礼?
而且席间说的那什么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话,到底是何意思?
到底是朱鹤的意思,还是朱正甫在那借题发挥呢?段融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不过他也要注意到了,他协助查了此案,虽说最终没有挖出幕后主使,但总算也查清了尚书令朱时中的死因。
段融原本以为自己这样,已经很好地掌握了那个度。
但他后来想想,就算只是如此,在其他势力看来,他已经算是朱家那边的人了。毕竟他协助朱家查案,而且查出了眉目,为此甚至不惜引下天雷。
也就是说,他虽然不想入局,但其实,从他踏入神云府的那一刻,他其实就已经在局中了。只是他自己当初,想当然地认为他可以万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而已。
这也是他肯收下朱正甫此礼的原因,既然其他势力,都已经认为他是朱家的人了。他又何必再藏着腋着,两边不讨好呢?
虽说如此,但不知为何,段融总觉得心里怪怪的,好像有种被人算计了的感觉。但具体是什么,他又说不出来。
接下来的几日,因为要等回信儿,段融、朱澄、朱彭三人,便开始结伴游玩。
三日后,宗门内的回信儿就来了,就四个字:可以结案。
当日,朱澄就将结案文书,递交了上去了。
结案文书递交上去后,竟然很多拜帖都到了大理寺来,而且全都是请段融的。
段融一一拆看,神云府内的许多大小官员,竟然都有,也包括府主汪茂春和大理寺卿陈山蒙。查案之间,他们不敢去请段融,怕落得干涉查案的嫌疑。结案文书一递交上去,相请段融的拜帖,便如雪片飞来了。
段融只赴了汪茂春和陈山蒙的相请。
毕竟,他已经了解到了。宗门内,下一任门主之争,一派是朱鹤这边,另一派是吕钟棠、葛如松这边。
而汪茂春和陈山蒙,这两人,其实,无党无派。所以,他就是前去赴宴,也无甚问题。
而其余大小官员,段融则一一回贴谢绝,语气态度自然是极为恭敬。神云府的官员,他一个也得罪不起啊,只是太多了,他哪里去得完呢?而且这些大小官员背景复杂,他又不了解,怎么敢乱去呢?
至于谏议大夫葛亨泰,却并未没请段融,也许是因为案子闹得不愉快,也许他心里有别的想法。
不过这样也好,假如葛亨泰相请,段融真就犯难了。他如果不去,是驳了四卿之一的面子,他要是去,那在别人看来,他不就成了骑墙派了吗?所以,段融觉得即便葛亨泰相请,他最终大概率也会婉言谢绝他。
葛亨泰应该也料到了,所以也就没递拜帖,免得自讨没趣。
(本章完)